“愛國游戲”真能培養愛國情操嗎
近期,媒體報道了多地出現的“愛國游戲”,例如兒童扮成“八路軍”手持水槍打“鬼子”等等。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不少大人也樂此不疲。
將愛國主義教育和游戲相結合的想法值得肯定,并且應該深入探索。但仔細推敲網絡上走紅的游戲,似乎并不能起到“愛國主義教育”的作用。在這種過度娛樂、全民狂歡的氛圍下,真能帶給孩子們正確的歷史觀嗎?
甲午戰爭前,日本孩子玩的游戲是擊沉定遠、鎮遠二艦,結果培養出一代“軍國主義分子”和“戰爭狂人”。歷史已經證明了此類“游戲”的危害性,難道我們還要拿別人的糟粕當精華,拿別人的錯誤來當教材?如此過度夸張且沒有真正教育意義的“愛國游戲”,無異于長期以來頗受詬病的“抗日神劇”。
真想對孩子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話,就要踏踏實實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看看我們的身邊,有那么多的抗戰紀念館、烈士陵園、抗戰遺跡,都是愛國主義教育課堂。學校也好,家長也罷,多帶孩子們去這些地方走一走,看一看,講一講,愛國主義情懷才會在潛移默化中生成。(王羨古)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從小學生“罵戰”看社會責任缺失
已是最后一篇
-
從小學生“罵戰”看社會責任缺失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