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民眾還是領導者的見識、眼界都在擴大,節儉務實正在成為中國的風氣,這一點是備戰奧運秉承的風格,也是我們能成功申辦的關鍵。
7月31日,北京獲得2022年第24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舉辦權!北京繼成功申辦并舉辦2008年奧運會后,即將成為全球第一個舉辦夏奧會和冬奧會的城市。
和2008年夏季奧運會申辦成功時相比,這一次,國人更多的以平靜取代了狂喜,之所以能如此平靜,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上次申辦奧運之后的這些年中,中國的綜合國力發生了巨大而迅速的變化,它不僅福祉到國人的生活,更增加著國人的自信,就像一個見識很廣的人,會從容以待,寵辱不驚,這種從容和不驚的背后就是理性,這也是我們備戰冬奧會,并將在備戰冬奧的各個行業各個層面中非常重要的。
冬奧會申辦成功后,媒體馬上推出了“冬奧會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的話題,這也是每個民眾最關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奧運藍”以及又將成為地標的奧運場館建設,都是人們馬上能想到的。
事實上,北京在城市環境改造方面下的功夫和投入的資金,并非單純為了這屆冬奧會的申辦成功,早在申辦此次冬奧會之前,北京市就已經提出了兩個各為期五年的空氣治理計劃,并通過了相關的資金預算。
而歷次投資巨大的奧運場館建設和利用,在此次冬奧會上,也集中體現了節儉的主旨:北京賽區承辦冬奧會的12個場館中,有11個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場館,新建的場館以滿足冬奧會比賽為標準,盡可能采用臨建方式或臨建與永久設施相結合的方式,由此,北京在基礎設施和承辦賽事的預算降低了18.5億美元,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在北京冬奧申委提交給國際奧委會的申辦報告中,國際奧委會針對財政預算給出了8個字的評價:科學、合理、務實、可信。
事實上,無論是此次冬奧會,還是之前在中國舉辦的各級各類國際會議,節儉務實的主旨已經逐漸貫穿其中,這可以說是2008年奧運會之后的一個巨大變化,也充分體現了近年來中國民間傳出的聲音:不希望國家舉辦大型賽會搞鋪張浪費。
之所以能有如此民聲,而且上下同音,根源在于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情決定了我們還沒有奢華的本錢,而更重要的是,中國在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民眾還是領導者的見識、眼界都在擴大,節儉務實正在成為中國的風氣,這一點是備戰奧運秉承的風格,也是我們能成功申辦的關鍵,因為務實、節儉是大國風范,而有如此風范的國家實力,才是最讓世界信任和敬畏的。(佟彤)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致敬!高溫下堅守的人們
已是最后一篇
-
致敬!高溫下堅守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