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紐約9月14日電(新華社記者齊紫劍)金秋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將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此訪將成為中美關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攸關兩國關系未來走向,深遠影響世界,國際社會高度關注。
從1979年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在中美建交后不久對美進行首次國事訪問,到習近平主席此次訪美,中美關系已走過36年,雖歷經風雨,仍不斷向前。今天的中美關系,對兩國乃至世界的影響越來越大,也面臨新的挑戰和考驗。在這樣的背景下,此訪將成為中美領導人展現智慧和遠見,引領兩國關系平穩走向未來的重要契機。
俗話說,三十而立。中美關系已過而立之年,根深葉茂,日趨成熟。中美關系之“立”,是雙方共同的選擇,是兩國根本利益所在,更是大勢所趨,不會為一時的干擾、噪音所阻撓。
中美關系之“立”,植根于兩國間廣泛的共同利益基礎和巨大的合作潛力。中美是全球最大的兩大經濟體,同時互為重要貿易伙伴,2014年雙邊貿易額達5500多億美元。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美在各領域合作潛力不可限量,在雙邊、地區和國際層面都擁有廣泛共同利益。中美關系的長期穩定和健康發展,事關兩國人民福祉,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發展和繁榮。
中美關系之“立”,得益于中美建交三十多年來求同存異、務實合作所積累的共識和互信。中美關系雖時有波折,但對話與往來不斷,交流與合作始終是主流。兩國領導人就建立以不沖突、不對抗為底線,以相互尊重為交往準則,以實現合作共贏為努力目標的新型大國關系所達成的共識,為增進中美戰略互信奠定了新的基礎。
中美關系之“立”,離不開兩國領導人的高瞻遠矚和正確引領。從上世紀70年代初,兩國領導人以非凡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打破中美隔絕的堅冰,到1979年鄧小平訪美,開啟中美關系新紀元,再到習主席即將對美國進行的國事訪問……每到歷史的關鍵時刻,兩國領導人披荊斬棘、揚帆破浪,一次次引領中美關系走向新的起點,為兩國關系未來發展指明方向。
中美關系發展的歷程表明,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于分歧。作為兩個國情、政治制度和文化背景不同的國家,中美之間偶爾出現分歧和噪音在所難免,但不會改變中美關系向前發展的大方向。
36年前,鄧小平訪美宣示中國人民改革開放的重大抉擇,給中國和世界帶來了深刻的變化。36年后的今天,在多變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習主席對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將展示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奉行互利共贏和對外開放的堅定承諾,為發展中美關系和促進世界繁榮,帶來新的機遇。
寬廣的太平洋有足夠的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我們期待這次跨越大洋的訪問,為中美關系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為中美合作共贏描繪新的愿景,為世界和平、穩定、發展和繁榮增添新的信心。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國有文化企業應著眼全局 內外兼修
已是最后一篇
-
國有文化企業應著眼全局 內外兼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