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紀恒
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中,要堅持建設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既要抓好物質層面的項目,也要抓好精神領域的建設,把改善民生和凝聚民心統一起來
把云南建設成為“我國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的示范區”,不僅是針對民族地區,而是要放在全省發展“一盤棋”中,著眼全省各地各民族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統籌發展、包容性發展、和諧發展。云南是一個多民族邊疆省份,“示范區”建設要做到“五同”,也就是建設小康同步、公共服務同質、法治保障同權、民族團結同心、社會和諧同創。
建設小康同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實現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就是要始終堅持“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的信念,做到讓發展惠及大多數、讓大多數參與發展,加快民族地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決不讓一個少數民族、一個地區掉隊。
公共服務同質。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要把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依照民生“指南針”指引的方向,著眼于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各族群眾都有獲得感。
法治保障同權。經濟社會越發展,人們對公平正義的訴求越強烈。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基石就是法治化,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示范區建設,堅持一視同仁、依法保障,使各族群眾不分民族、信仰、性別、職業、地域,都依照憲法和法律平等享有權利、承擔義務,感受公平正義,從而真正樹立對法治的信仰。
民族團結同心。世界上最遠的距離,是心與心的隔閡;世界上最近的距離,也是心與心的交流。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就是要把民族團結作為生命線來守護,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搭上“親情鏈”、架起“連心橋”,做到“人心歸聚、精神相依”。
社會和諧同創。建設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離開穩定這個前提條件,一切都是空談。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必須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底線,讓各族群眾在實實在在的安居樂業中提升幸福感。
要切實實現這“五同”,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建設的具體工作中,既要抓好物質層面的項目,也要抓好精神領域的建設,把改善民生和凝聚民心統一起來;既要及時做好滿足群眾迫切需要的事,也要做好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把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統一起來;既要抓住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合力攻關,又要兼顧全盤、綜合施策,把重點和一般統一起來;既要借力全國,又要自我加壓、艱苦奮斗,把外在條件和自身努力統一起來,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的建設成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過程。 (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日前在全省“民族團結進步邊疆繁榮穩定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會上說 記者 張 帆 徐元鋒整理)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人民時評)
已是最后一篇
-
諾獎不是中醫發展的“雞血”(人民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