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手機廠商將必要當成了必須,預裝軟件從最初的基礎必要型,慢慢擴充到“付費就預裝”
手機廠商在選擇自己的預裝軟件時要謹慎,把權利還給用戶。因為沒有人想要一款塞滿垃圾應用的手機
你的手機里有多少從未打開過的應用?
我國不僅擁有世界上最多的智能手機用戶,還有占全球APP近一半的下載量,更有無數的創業者正在涌入APP 開發領域。但殘酷的是,APP應用是一個高速更新換代的產業,榜上日有新品出,各領風騷三五天。月拋應用,甚至日拋應用都屢見不鮮。有些APP還沒研發出來就胎死腹中,或者出生即死亡,更多的雖在應用市場上,卻早已無人問津。
可奇怪的是,盡管如此,各大手機廠商依然對預裝APP應用樂此不疲。一些都不知道是用來做什么的應用,就這樣默默地藏在手機角落里,占著手機的空間,走著手機的流量,更可恨的是,用戶完全沒有刪除和卸載的方式。
手機廠商禁止卸載預裝軟件,大都聲稱刪除預裝軟件會影響系統穩定性。他們還認為大多數預裝軟件都是用戶常用的。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聽起來是為用戶著想,但背后隱藏了一個邏輯,就是這些軟件都是廠商指定的,用戶沒有選擇權。
手機預裝應用本身是必要的,如果用戶買到一部什么應用都沒有的“裸機”,不便利也不現實。但一些手機廠商正是將必要當成了必須,預裝軟件也從最初的基礎必要型,慢慢擴充到“付費就預裝”,并催生了一種商業模式或業態,將一些選擇權本應在用戶的裝機應用變成了不可卸載的應用。有的甚至是一些惡意應用,侵犯用戶隱私,造成用戶損失。這背后,無外乎是手機廠商、運營商和應用開發商藤樹纏繞的利益糾結。
日前,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在接受采訪時稱,該公司可能將允許用戶卸載iOS操作系統的一部分預裝應用。這是繼今年7月三星“服軟”承諾預裝應用可卸載后,手機用戶為爭取權利取得的又一個勝利。
在互聯網行業中,一些大的公司和企業具有天然的優勢,他們掌握著制定規則的話語權。在行業誕生之初,他們也的確是這樣做的,制定一些聽起來接地氣、做起來卻很霸氣的游戲規則,比如不能卸載預裝軟件,比如月底流量清零,比如第三方應用個人信息“被授權被同意”等。
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上述規則已經被打破。用戶不再是被動接受產品,而是主動選擇產品、參與規則制定、決定產品生死,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才是規則。
如果大多數預裝軟件都是可有可無的,都是死氣沉沉、乏人問津的,那么這樣的東西預裝在手機里多了,這款手機就是失敗的。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殘酷的現實。所以,各大手機廠商在選擇自己的預裝軟件時也要謹慎,把權利還給用戶。要知道,無用就是垃圾,沒有人想要一款塞滿這種垃圾應用的手機。(呂 洪)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殘疾人高考彰顯公平價值(憑欄處)
已是最后一篇
-
殘疾人高考彰顯公平價值(憑欄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