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香港警方已證實,10月20日來香港旅游的黑龍江籍男子苗某被毆打后不治身亡,警方已經將19日在紅磡發生的這宗“傷人”案改列作“誤殺”案處理,九龍城警區重案組正積極調查案件。沖突起因疑似因為游客購物太少所致。
說起來,旅游還真是一件令人煩惱的事情。煩惱來源之一是旅游亂象。最近,因為旅游引發的熱點新聞集中爆發,從商家宰客到強迫購物,從景區亂漲價到游客不文明,無論是在境內還是在境外,無論是旅游行業還是游客自身,各種問題交織疊加,再加上媒體傳播的放大效應,讓人不禁感到這旅游業怎一個“亂”字了得。
然而我們知道,再亂的麻也有解開的方法,關鍵是我們要找到最初的線頭然后一點點地理順,而這個線頭就是旅游法。我國的旅游法在201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是一部剛剛制定的新法,涵蓋了當前旅游行業存在的各種突出問題,基本上不存在所謂的滯后和規范不到位的問題。所以,旅游亂象的根子不在立法而在執法。
從媒體的報道可以看出,這次大陸游客在香港發生沖突的原因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低團費和購物。死者所在的旅游團基本上屬于“零團費”或“負團費”,游客購物是旅行社和導游唯一的贏利方式,游客不購物,導游自然會想盡辦法收拾團友,所謂“影子團友”不過都是一種強迫購物的手段而已。而在旅游法正式頒布實施之前,媒體和專家曾盛贊旅游法最大的亮點是“零團費、負團費將成過去時”。但實際上呢?零團費、負團費現象依然存在,如記者調查所見,“大量的低價購物團不僅沒有被打擊,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有立法而沒有執法讓旅游從要錢變成了“要命”。
一只大蝦為什么能毀了山東的旅游業,原因就四個字“執法不力”。嚴格執法,維護正常的旅游市場秩序,國人的旅游煩惱也自然會少一點。
煩惱之二是避不開的地域沖突。此次事件因為涉及香港又引發了另外一個敏感的話題——地域之爭。近年來港人對內地人的指責不少,從內地孕婦赴港生子到水客倒貨擾亂經濟,從游客數量到游客素質,羅列出種種原因,從指責到謾罵,對立一步步升級,也引發了內地人強烈的情緒反彈。而這次的事件顯然又成了一個爆發點,“新仇加舊恨”,各種過激的言論在網上出現。
其實,情緒化的大動肝火大可不必。首先案子還在調查中,真相還有待于警方進一步的調查結論,急著攻擊港人稍顯早了一些;其次,香港和大陸都是法治社會,施暴者難逃法網,違法者也必受處罰,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該承擔什么樣的責任誰也跑不了。無限拔高個別事件,動輒拉扯地域歧視、文化差異等普遍性問題,顯然有用力過猛之嫌。個別事件就是個別事件,旅游問題就是旅游問題,放大個案的意義既沒必要,也不理智。
隨著中國出境游人數的不斷攀升,中國游客與當地人的沖突也不斷發生。每當出現這類事,一些國人就壓不住情緒,上綱上線地說一些過火的話,這顯然不可取。事實上,就事論事是解決旅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的基本態度。如果在日本發生問題就要重提抗日,在美國發生就要再談反美,在韓國發生問題就要把“申遺之仇”重溫一遍,那中國人的旅游空間豈非越來越小?
大國就要有大國的胸懷,既然我們的國民走出了國門,就要長長見識,既要領略異域文化之美,也要領會什么是文明的差異,承受旅游的煩惱。開放的心態、包容的精神才是旅游的真義。只有依法理性對待國人的旅游煩惱,我們才能真正當得起旅游大國之名。(葉泉)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互聯網+” 請給老年人多點關愛
已是最后一篇
-
“互聯網+” 請給老年人多點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