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教育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需要在管、辦、評三個方面共同努力。
在管理—辦學—評價的綜合改革中,管理的改革和創新是上游,應當把促進公平、提高質量作為根本要求。衡量一個地方的教育發展得如何,就是看公平、看質量,讓大家“有學上”,讓大家“上好學”。在義務教育階段,“均衡發展”就是發展與改革的結合點,公平與質量的結合點。要把政府職能轉變、簡政放權作為重要著力點。本屆政府以來,教育領域已取消下放了14項教育行政審批事項,其中有不少含金量高的審批事項。應當繼續理清“管”的內容,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綜合運用法律、政策、規劃、財政撥款、標準、信息服務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導和督促學校規范辦學改進,從直接管理轉向間接管理,由辦教育向管教育轉變,由管理向服務轉變。應當把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作為重要支撐。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作為重大教育決策法定程序。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其核心要求是全面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把建設現代學校制度作為重要著力點。應當努力建設依法辦學、自主管理、民主監督、社會參與的現代學校制度,讓師生參與學校治理,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讓家長參與學校治理,中小學全面建立家長委員會;讓社會參與學校治理,在基礎教育領域建立由各方面參加的學區工作委員會,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建立由各方面參加的學校理事會或新型校務委員會,支持學校發展,參與學校治理。把教育家辦學作為重要支撐。高質量的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的根本保證,教育家辦學是一流教育的重要支柱,有一批教育家,就能影響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評價往往是指揮棒,下游的評價可以反過來帶動上游的管理和中游的辦學。應當把科學評價、全面評價、綠色評價作為根本要求。這在區域層面,就是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監測評價;在學校層面,就是學校教育質量的綜合評價。評價兼顧普及與提高,兼顧公平與質量,兼顧學業水平與綜合素質,兼顧成績表現與學業負擔。應當把推進多元主體評價作為重要著力點。在評價教育方面,要推進專業評價,鼓勵專門機構和社會中介機構進行評估,形成由政府、學校、家長及社會各方面參與的多元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尤其需要鼓勵和培育第三方專業評價。同時,應強化國家教育督導,建立健全教育決策、執行、監督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教育治理現代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從管、辦、評改革做起,以構建政府、學校、社會新型關系為核心,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各界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將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作者為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楊銀付)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外語人才當有民族文化定力
已是最后一篇
-
外語人才當有民族文化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