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微博@北京往事網站近日轉發了一位媽媽在北京地鐵上哺乳的曝光帖,轉發時不僅指責其在公共場所“裸露性器官”,還稱涉事婦女把北京地鐵當成了“村里的公交”。此言論一出,旋即引發熱議,輿論出現了一邊倒的質疑和聲討。目前該事件的最新進展是,涉事微博發文道歉,并宣布注銷微博ID,暫停使用。
不論是迫于輿論壓力下的被動之舉,還是“言論需過腦,做事需謹慎”自省下的主動為之,涉事微博道歉銷號多少都可以看作是這場“母乳喂養保衛戰”的勝利。輿論的表現最起碼反映出,公共場所的哺乳行為正在得到越來越多公眾的理解。聯合國兒童基金會也第一時間通過官方微博表態,“第一時間進行母乳喂養是每一位哺乳媽媽和寶寶的權利,包括在公共場所?!?/p>
其實這一事件及其引起的熱議也不是單獨的個案,一直以來,關于公共場所母乳喂養的爭論就從未消停過。如果能跳出個案的“是非恩怨”,借機將這次討論引向更為深入、具體和廣泛的層次,并切實推動社會和政府部門在改變公共場合母乳喂養這一尷尬現狀方面有新的動作,才是這場輿論保衛戰最大的勝利。
縱觀多起惡意曝光公共場所母乳喂養的事件,不難發現,問題的背后正在于方便母乳喂養的公共設施跟不上。如果能有一個較好的私密空間進行母乳喂養,又有哪位母親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袒胸露乳、被人窺視?這樣一來,不僅在公共場所母乳喂養的女同胞尷尬大減,之前為此叫囂的網友也不必再言必稱“有傷風化”。
如果說開辟專門的婦幼車廂或者在地鐵站等公共場所,開設專門的母乳喂養間難度較大的話,那么在每節車廂固定設置幾個母乳喂養專座,一拉簾子就能形成隱私空間,總歸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在這方面,浙江杭州早在2011年就曾嘗試在公交車上設立類似的“哺乳專座”,不幸的是,因“利用率太低”該專座在維持了半年后就被全部取消。杭州“哺乳專座”的遭遇,估計也是不少地方公共場所母乳喂養設施一直懸而未設的一大原因??赡軙寐什桓?,但嬰兒本就擁有享受公共資源的權利,哺乳期婦女也享有哺乳自己孩子的基本權利,保障這些基本人權不應采用“利用率”這樣的評判標準。
還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女民警蔣曉娟看到失去媽媽的嬰兒嗷嗷待哺,當時正在哺乳期的她二話不說立刻掀開衣服,當眾給素不相識的嬰兒喂奶,那溫情的一幕曾經感動了多少人!都說母乳喂養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母親的乳房則代表了人之初最美好的那一份記憶。一個良序社會,應該讓哺乳之愛平靜地、有尊嚴地安放。安放哺乳之愛,需要社會給予友善、支持和信任。(作者 王丹)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為世界發展注入中國信心
已是最后一篇
-
為世界發展注入中國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