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從規矩出方圓
發表時間:2016-01-20   來源:人民日報

  凡事都有規矩,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矩既是規范、法則,也是標準、尺度。做人有行為規范,做事有游戲規則。《管子·法法》說得好:“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圓;圣人能生法,不能廢法以治國。”所以,盡管規矩也需要視時立儀,與時俱進,需要不斷地修改修訂,創新完善,然而卻不可以一日無規矩,更不能不懂規矩,不講規矩,不守規矩。古人有言,世有亂人而無亂法。古諺亦云,曲木惡直繩。可見,規矩不僅是方法論,亦含有世界觀。

  傳統文化意義上的規矩,主要體現在“禮”與“法”兩個方面。禮者,履也,禮儀三百,威儀三千,文縐縐地,是軟規矩。法者,刑也,人心似鐵,官法如爐,威赫赫地,是硬規矩。禮無不敬,法無不肅。禮的核心是敬——敬重,敬畏,表現于對萬物的尊重;法的核心是肅——肅然,肅殺,表現于對法律的戒懼。有道是,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換言之,禮與法的價值實現,以是否“犯法”為疆界,它是一個是否對當事者及其親屬乃至社會構成傷害,以及是否造成耗費公共資源、增加執法成本,從而涉及倫理、文化、政治、經濟等社會多方面的大問題。諺云,禮從俗,事從官。“俗”指風俗習慣,是禮的范疇,是長期以來家風民俗耳濡目染、文化熏陶潤物無聲而形成的軟規矩;“官”指政事官法,是法的范疇,是為維護公平正義、保護生命財產、打擊犯罪活動而制定的硬規矩。故曰:禮制君子,法制小人。

  不管是軟規矩,還是硬規矩,其目的在于規范;規范之手段,在于賞罰;賞罰之本,在于勸善懲惡。俗話說,賞先遠,罰先近。《左傳·昭公五年》亦云:“為政者不賞私勞,不罰私怨。”《韓非子·有度》亦曰:“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否則,即如《管子·版法》所言:“喜以賞,怒以殺,怨乃起,令乃廢。”所以說,法律者,公器也;賞罰者,利器也。若賞罰不行,則諸事難成。正由于此,自古以來凡制定良法者,必定還要考慮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實施效果,故需謹慎研判,反復推敲,吟安一個字,拈斷數莖須,斷不敢輕率地制定出臺這規矩那法令。據《論語·憲問》記載:“子曰:為命,裨諶草創之,世叔討論之,行人子羽修飾之,東里子產潤色之。”講的就是春秋時期鄭國起草政令法規,裨諶等四位賢大夫一齊上陣,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反復地磋商研討,然后形成完美文本。這是多么審慎而嚴謹啊!

  《尚書·大禹謨》有言:“刑期于無刑。”意謂用刑的目的,是為了將來不再用刑。這是先哲們的一種偉大而悲憫的情懷。同理,立規矩也是為了培養人們守規矩的自覺性。人心中的這種寶貴的自覺意識,明代大儒王陽明先生稱之為“良知”。他在《別諸生》詩前四句寫道:“綿綿圣學已千年,兩字良知是口傳。欲識渾淪無斧鑿,須從規矩出方圓。”規矩,從來就不是目的;規矩只是工具,禮法是其內容,賞罰是其手段,方圓才是它的目的所在。所謂方圓,就是依照一定的規矩,公平公正、規范合理、持久高效地做事(包括行政)。方圓是規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能“出方圓”的規矩,是一種遲早要廢棄的工具;不能“行方圓”的人——特別是官員,終久會領教硬規矩的剛性。好官必然是規矩的遵循者和方圓的踐行者。好官是看得見的哲學。(李建永)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王鈺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096495&encoding=UTF-8&data=AC8_rwAAAAcAAE5cAAAAAQAV6aG75LuO6KeE55-p5Ye65pa55ZyGAAAAAAAAAAAAAAAuMCwCFBaCoWOljthgIbk8g2GBEB6-3YvSAhRCWJWZzKKgioKUxFAM_Fm9s-vk8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096495&encoding=UTF-8&data=AC8_rwAAAAcAAE5cAAAAAQAV6aG75LuO6KeE55-p5Ye65pa55ZyGAAAAAAAAAAAAAAAuMCwCFBz_o4NoJeIgTTHCYSGLYgGz9VSVAhRyEHUVs5MxL2CzgHqz-nbezGRnKg..&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动漫精品一区 | 天天看高清国产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看片 | 亚洲网站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