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親情守望中再出發
發表時間:2016-02-14   來源:人民日報

    46歲的外出打工者在車站對前來送別的蹣跚父母突然一跪,這對“空巢老人”瞬間淚奔;聽著77歲的老父親“你干干凈凈地、勤勤懇懇地,就是不回來過年我和你媽也高興”的微信叮嚀,返城的公務員兒子眼窩發潮;長途車站,喪夫近20年的母親把兒子的第一個月工資塞還給兒子,在說完“你剛找到工作,用錢的地方多,讓它下了崽再孝順媽”的話后,終于松開了緊握兒子的那雙滿是老繭的手,轉身走了……

  “三六九,往外走。”幾天之前,人們揣著滿腔的激情與興奮回鄉。年過初六,人們又捧著滿懷的深情與留戀返城。自古多情傷離別,網絡上,指尖滑動之間,人們對那些返城感人故事的跟帖與點贊,讓不舍的情緒瘋長,讓懷戀的淚水在飛。詩人說,“這一輩子,無論走多遠,都走不出父母的視線;無論長多大,血脈中都會流淌著父母的溫暖。”的確,當真正與故土雙親告別時,當看著母親默默往行囊里裝孩子喜歡吃的特產時,沒有誰能心靜到“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注重親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無論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期盼,還是“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的無奈,無論是“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的睹物思人,抑或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濃郁思鄉,都是牽掛親人和被親人牽掛的親情暖流。也正是因為有了親情的激勵和支撐,才讓一個個客居他鄉的游子在跋涉中哪怕遇上了狂風,也能把它唱成一首浪漫的歌;即便遇到了暴雨,也能把它讀成一行醉人的詩。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農村人口眾多。在城鎮化浪潮中,有的人選擇留下,建設美麗鄉村;更有很多人告別父老鄉親,走進城市燈火,盡管這里有艱難、有委屈,但更有機會、有夢想。無論身在何方,根都在故鄉;無論走多遠,親情都是心靈的港灣。

  “咱鄉下人身上的樸實、勤勞、善良、節儉、誠實的品質,你進了城可不能丟。”電視劇里主人公給進城工作的兒子說的這句話,與其說是父親對兒子的叮嚀,不如說是民族傳統的承續。學者說,“脫離了傳統,不管民族氣質還是文明,都不可能存在。”民族既是一個血脈共同體,也是一個記憶的共同體。包括注重親情在內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是中國所以為中國、中國人所以為中國人的獨特標識。離別家鄉“根”不丟,就是對團圓的精神守望,如此也才能自由地追逐自己的夢想。

  梁漱溟先生曾說:現代化的中國“是一棵新樹,但他是從原來的老樹根上生長出來的,仍和老樹為同根,不是另外一棵樹”。人也一樣,走到哪里,都是爹媽的孩子,都流淌著親情的血液。而親情的陪伴與堅守,就是戰勝困難、擁抱未來最大的能量;家人的理解與支持,就是盡職盡責、不斷前行的最大動能。

  有人牽掛的路程不叫漂泊,有人思念的日子不叫寂寞,有人關懷的歲月不會失落。春天,是憧憬與夢想萌發的時節,是愿望和籌劃揚帆的時刻。離家,就是春天里在親情守望中再出發,去用堅實的腳步丈量夢想,去為下一次歸鄉而奮發。(李秦衛)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邵紫暉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40728&encoding=UTF-8&data=AC_seAAAAAcAAE5cAAAAAQAb5Zyo5Lqy5oOF5a6I5pyb5Lit5YaN5Ye65Y-RAAAAAAAAAAAAAAAuMCwCFE2zp19KXVfxUmhRqSOqA_AbPTWsAhRYCg5ut7YVIzHuv1XiuPT90bg2Ew..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140728&encoding=UTF-8&data=AC_seAAAAAcAAE5cAAAAAQAb5Zyo5Lqy5oOF5a6I5pyb5Lit5YaN5Ye65Y-RAAAAAAAAAAAAAAAuMCwCFAFIv5TARmiaIVOxRhVrRfLicAuvAhR-HcMMWSfB6eQVCbg3A1boOssWog..&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另类精品专区 | 日本三级香港少妇 | 伊人中文在线最新版天堂 | 亚洲步兵片在线播放 | 亚洲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字幕制服丝袜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