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先達教授《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一文引發學界熱議
3月2日,《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發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陳先達的《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一文,引發學界熱議。
“捧讀陳先達先生的文章,讓人頓有大氣磅礴、酣暢淋漓之感。”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沈壯海如是評價,“文章用深入淺出、具有日常‘煙火氣’的話語,把人們圍繞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信仰等存在的疑問、思考條分縷析、娓娓道來,啟發讀者去感受思想的力量,思考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對于中國發展的進步意義。”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郭建寧給《光明日報》打來電話,“十月革命送來的是改變中國命運的‘真經’”。在郭建寧看來,十月革命前,馬克思主義確已進入中國,但只停留在傳入意義上的零星摘譯和片斷轉述;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才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傳播。誠如陳老所言,“俄國十月革命為中國革命者打開了另一扇窗子,使中國早期革命知識分子找到了‘真經’、找到了‘出路’”。
“馬克思主義是科學學說,馬克思主義哲學是對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總結,尤其是十九世紀上半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研究提供的科學成果。”中共中央黨校副教育長、哲學教研部主任韓慶祥秉筆直陳,“中國共產黨和馬克思主義在根本立場上毫無二致,都是為百姓立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先后兩次集體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分別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供哲學基礎。韓慶祥表示,兩次集體學習共同強調的核心思想,就是領導干部要努力把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自己的看家本領,治國理政需要不斷接受馬克思主義哲學智慧的滋養。
“姓馬光榮,信馬很難。”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化安全與意識形態建設研究中心副主任朱繼東讀后感慨:“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科學和信仰是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是科學,是真理,是推動現實發展的巨大力量。”他認為,越是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就越能真切感知馬克思主義‘醫治’社會的巨大力量;越是學好用好馬克思主義,就越能站穩腳跟、挺直腰桿。
“陳老師的文章大氣磅礴,高屋建瓴,辨析了新的時代境遇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所關涉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對于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研究者來說,必須認真思考和研究的首要問題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與經典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聶錦芳結合多年專門從事馬克思文本、文獻及其思想史研究經歷,特別是最近一年在德國馬克思故鄉訪學與合作研究體會,有感而發。
“再過兩年,我們將迎來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以什么樣的理論和實踐成果紀念這位人類思想史上的偉人,將是對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考驗。”聶錦芳表示,在堅定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原理、立場、方法的同時,還必須廣泛吸收國際上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最新成果,高擎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不斷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記者張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