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遠離馬克思談馬克思、遠離馬克思批馬克思、遠離馬克思否馬克思,不僅是學術領域存在的一種現象,也成為當下信仰危機的癥結。如何在青年人中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破解信仰危機,成為大學思政課面臨的緊迫課題。筆者認為,高含金量的信仰教育需要從閱讀馬克思主義原典開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領。閱讀馬克思主義原典,是真學的根本之途。沒有真學,不可能真懂。沒有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就成為一紙空文。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四真”的一體性和統一性,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當代境遇,也是思政課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行為路徑。所以,閱讀原典應成為思政課教師進行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的邏輯起點,教師首先要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再幫助學生“懂”和“信”。
接受的前提是信任與信服,而信任感與信服感的建立,有賴于教師對令學生困惑的問題作出合乎邏輯和有說服力的解釋。如果沒有閱讀,就難以判斷馬克思的著作是否值得閱讀。如果僅僅碎片化地閱讀,就難以形成對馬克思主義系統化的認識。只有完整充分地閱讀馬克思的著作,思政課教師才會擁有進行信仰教育的話語權,思政課的信仰教育才不會流于無物的空洞和教條的形式。
閱讀馬克思,是走近馬克思的必要環節。此一環節的閱讀,既要關注馬克思思想與恩格斯思想之間的不同,又要厘清馬克思的研究者與馬克思本人思想的學術間距,以修復被偏離和被誤讀的馬克思,用馬克思主義研究者麥克萊倫的話說:理解“馬克思本人的思想”,需要“剝去很多歷史的外殼”。
閱讀馬克思,是回到馬克思的必要環節。此一環節的閱讀,旨在復原雖然事實存在但卻長期被消融和被擱置的馬克思的思想,使被隱性化的馬克思主義逐漸顯性化,以便發現“等待著我們去發現”的多棱鏡的馬克思。
閱讀馬克思,是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必要環節。此一環節的閱讀,需要對博大精深的馬克思的思想進行具體分析,挖掘其當代價值,思考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法及路徑,解決馬克思主義教學過程中出現的教條化、工具化、偶像化、標簽化等問題。
嚴格說來,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應包括信仰原汁原味的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兩部分,閱讀的對象也應既有馬克思主義原典,又包括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成果。由于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成果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結晶,因此閱讀馬克思主義原典在思政課的信仰教育中更具基礎性或首位性。
閱讀原典,歸根結底是要實現思政課信仰教育的四個轉變,即由側重方法的改革向側重內容的挖掘轉變、由立足于強調學生的信仰向師生信仰的同構共筑轉變、由思政課課堂教學的游戲化和娛樂化趨勢向展示最具根本性的思想和理論的力量轉變、由口號性的真學真懂真信真用向實至名歸的“四真”轉變。
可以預期,當閱讀不再成為奢侈,當閱讀馬克思主義原典成為思政課上師生的自覺行為,信仰教育才會由外在的推動變成內在的自覺,馬克思主義信仰教育才能開花結果。(徐奉臻 黑龍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關愛留守兒童心靈需要更多抓手
已是最后一篇
-
關愛留守兒童心靈需要更多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