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讓禮讓斑馬線成為習慣
新華社寧波5月16日電(記者裘立華、劉旸)最近全國多個城市開展禮讓斑馬線的專項行動,引導并強化駕駛員和行人的規則意識。近年來,發生在各地的一次次“斑馬線慘案”,不斷提醒我們要盡快補上汽車文明這一課,讓禮讓斑馬線成為內化于心的習慣。
雖然我國已經步入汽車社會,但很多人的駕駛習慣還停留在自行車時代,以方便自己為中心,甚至無視交通法規。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明文規定行駛車輛必須優先讓行人通行,不遵守者要接受處罰。但長期以來,搶行斑馬線的駕駛陋習成為頑疾。
觀察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交通秩序是很直觀的窗口。行人遇紅燈時,能否主動等候、不搶行;汽車通過斑馬線時,駕駛員是踩一腳剎車給行人一個善意禮讓的手勢,還是加一腳油門鳴著喇叭搶行,都體現著汽車社會的文明程度。
斑馬線是生命線,禮讓斑馬線就是敬畏生命。近年來全國多地的慘痛教訓讓相關部門痛定思痛,不僅持之以恒地嚴格執法,還大力推動交通文明行動,力爭讓禮讓斑馬線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營造禮讓斑馬線的良好氛圍,還要創新引導方式,努力在全社會達成交通文明共識。例如,北京有的路口最近出現了右轉專用綠燈的改革,由過去的綠燈右轉車輛通行,變為黃燈閃爍時機動車可以在禮讓行人和非機動車的前提下通行。嚴格執法、交通文明的號召再輔以信號燈改革等具體的交通管理實踐,就能夠起到立體的引導作用。
文明的習慣可以相互感染促進。禮讓斑馬線的車多了,亂穿馬路的人少了,“斑馬線慘案”“路怒”等發生的概率就會下降。人們出行環境得到改善的同時,汽車社會也會因禮讓而更加和諧通暢。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工匠精神點亮職業教育之魂
已是最后一篇
-
工匠精神點亮職業教育之魂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