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
新華社哈爾濱5月26日電(新華社記者強勇)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全國重點林區黑龍江考察調研時指出,過去林場為國家建設提供木材是為國家作貢獻,現在林區全面停伐、保護和建設生態環境同樣是為國家作貢獻。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是戰略性的。林區經濟轉型發展是一項艱巨任務,要廣開思路、多策并舉。
上世紀中葉起,我國對大小興安嶺的原始森林進行大規模開發。其中在黑龍江范圍內的重點國有林區,自建國以來累計生產木材超過6億立方米。由于長期過度開采,森林生態系統遭到破壞,進一步造成濕地功能下降、土壤侵蝕加劇等災害,已威脅到我國糧食主產區的生產安全。
“連大興安嶺都有霧霾天了”、“山上存不住水,以前下過雨三四天河里才漲水,現在半天就漲起來”。一些林區職工曾這樣描述。
傳統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沉痛的教訓催人警醒:靠犧牲綠水青山來換取金山銀山,這樣的做法無異于竭澤而漁。2014年4月1日,黑龍江省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采伐,數以萬計的林業工人從此由砍樹人變為種樹人、護林人。
實踐證明,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全面停伐后,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多元化探索資源城市轉型,“綠水青山”日益成為今天大小興安嶺發展的新優勢、富民的新資本,生態優勢逐漸向民生優勢、競爭優勢轉化。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加快經濟發展固然是各級政府的重要任務,但給子孫后代留下青山綠水的宜居家園更是一種責任。各地應積極探索建立綠色GDP的考評體系,增加優化產業結構、生態環境友好等指標權重,為全面實現綠色發展開路搭橋。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切勿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已是最后一篇
-
切勿以愛的名義傷害孩子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