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端午喚醒文化記憶
發表時間:2016-06-08   來源:人民日報

  粽香濃、雄黃烈;龍舟競逐、吟詩折柳;插艾條、菖蒲辟邪,帶銅錢、肚兜祈福……端午臨近,這一中國節,再次激活歷史傳統、喚起文化記憶,塑造著一個民族共同的心靈認同。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端午節內涵豐富,從其各種別名中可見一斑。天中節、龍舟節、浴蘭節、端陽節、詩人節……顧名可思義,歲時節點、人神祭祀、祈福納祥、家庭人倫,是構成端午文化的多重景深。“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遺俗至今留”,對詩人屈原的紀念,更讓這個節日有了特殊而重要的地位。有人極而言之,“沒有端午,何以中國”,正是因為端午富含中華文化基因,既是中國人文化身份的表達,更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文化財富。

  不過,就像很多傳統節日一樣,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端午也曾在“古今”和“中西”之間,一度失落。

  自“古今”而觀之,高樓大廈的生活,遠離了田野山林,難以采摘艾草、菖蒲;流動時代的人們,雖能買到粽子,卻少了一大家子包粽煮粽食粽的其樂融融。自“中西”而觀之,圣誕節、感恩節、情人節等西方節日成了“闖入者”,其商業化、娛樂化、趣味性,對中國傳統節日生態造成不少沖擊。這樣的“古今之變”“中西之惑”背后,是中國社會三千年未有之大轉型,也是人類文明亙古未有之大交融。置身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大潮之中,基于農耕文明而形成的端午節俗,該如何融入現代人的生活場景?如若讓端午傳統持續失落,無疑會有損文化認同感、消散文化向心力。

  然而,中華文化卻也正是在“古今”“中西”之間,獲得了更大張力。文化恰似長河,既有大浪淘沙沉淀的河床,也有奔騰澎湃匯入的支脈,因而不舍晝夜、源遠流長。外在環境越是變化,文化傳統越需堅守,只有這樣,傳統方為傳統——這是考驗文化守成定力的重要維度。但傳統也不是死水、不是靜物,主動適應變化,創新表現方式,注入時代氣質,傳統方有生機也更具價值——這是考驗文化應變創新能力的重要維度。

  端午文化,應該更可以在傳承中別開生面。現代化、全球化、信息化,正可為端午提供新的載體、創制新的手段、賦予新的內涵。比如,立足對屈原的紀念,發掘“詩人節”傳統,讀詩誦詩賽詩,重塑“詩如海”的端午;比如,借鑒電商營銷模式,網上摘粽葉、自助配香包,實現“數字化”的端午;比如,順應全球化大趨勢,推動東亞國家共建共享端午文化,打造“走出去”的端午。在這些方面,政府、企業、媒體、社會都可大有作為。端午如是,整個中國的文化建設又何嘗不是這樣?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前提是文化自覺,關鍵是文化創新。傳統節日,蘊藏著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著一種文化的共同底色,是以文化創新形塑文化自信的最好抓手。從這個角度看,弘揚端午文化,正是為了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身份認同,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吳迪龍)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朱 波
分享到: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27223&encoding=UTF-8&data=ADRLlwAAAAcAAE5cAAAAAQAb6K6p56uv5Y2I5ZSk6YaS5paH5YyW6K6w5b-GAAAAAAAAAAAAAAAuMCwCFA5xx9YD1DeBe19QPeJGnbSFvnp4AhRT-_Bb8aJ-95lI_cuEFQuOPvOezA..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3427223&encoding=UTF-8&data=ADRLlwAAAAcAAE5cAAAAAQAb6K6p56uv5Y2I5ZSk6YaS5paH5YyW6K6w5b-GAAAAAAAAAAAAAAAvMC0CFQCDLDK-0SI-6tvIqwKOxIxYvt39_gIUWyIpf6mgZd1I-YipT8-fx2SDFu0.&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在线日本v二区不卡中文字幕 | 午夜福利亚洲精品无遮挡 | 最新国产AV网址 | 在线视频亚洲欧美 | 亚洲午夜精品宅男国产天堂 | 亚洲乱码中文欧美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