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的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揮棒”。區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也必須以創新求活力,以協調促平衡,以綠色增效益,以開放拓格局,以共享強目的,真正貫徹落實好五大理念,切實鞏固基層基礎工作。
崇尚創新,增強動力、激發活力。創新是第一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工作要加強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基層工作創新。區縣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亟待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更新理念,努力創新工作的方法、平臺和內容。一是樹立“互聯網+”理念,創新方法手段。積極適應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形勢,用互聯網的思維來謀劃和推進宣傳思想文化各項工作。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占領信息傳播制高點;加大以移動互聯網為核心的現代傳播體系建設力度,大力提升APP、手機報、微信公眾號的質和量,提升網絡影響力。二是樹立“志愿服務+”理念,創新平臺載體。在志愿服務這個平臺上對接宣傳文化工作的各個方面,充分發揮志愿者典型帶動、示范引領的作用,如文化志愿服務、城市外宣志愿服務、交通文明志愿服務等,增強工作的感染力、說服力、帶動力。三是樹立“文化+”理念,創新內容業態。大力實施“文化+旅游”“文化+會展”“文化+科技”等行動,促進文化與經濟社會各領域深度融合,進一步提升文化領域創新力。積極適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要求,大力發展文化創意、動漫游戲、數字出版等文化產業新興業態,培育新的文化消費增長點。推進文化領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展一批小微文化企業,激發全社會的文化創造活力。
注重協調,打好“組合拳”、奏響“交響樂”。協調是科學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切實保障。宣傳思想文化工作點多、面廣、線長,更加要注重各方面的協調發展。一是內容上理論與輿論、內宣與外宣相協調。堅持把理論工作和輿論工作更好地結合起來,以理論上的正本清源促進形成向上向好的輿論態勢,以輿論上的有效引導促進理論更好地為廣大群眾所聞、所信、所行;堅持把內宣、外宣更好地統籌起來,牢固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把握好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把握好內部事件對外“溢出效應”和外部事件對內“刺激效應”。二是方法上時度效,網上和網下相協調。注意區分不同情況、不同問題,做好輿論引導,當急則急、當緩則緩,該熱則熱、該冷則冷,努力實現原則性和靈活性的統一。積極開展線上線下結合、多媒體共同參與的主題活動,實現虛擬空間和現實領域的良性互動,增強活動的傳播力。三是思路上揚長補短,當前和長遠相協調。既要發揚優勢、又要補齊短板,既要立足當前、又要著眼長遠。以渝中為例,全國文明城區建設還要堅持在體制機制上下功夫,用制度鞏固成果,用機制促成常態;歷史文化保護傳承利用還要拓寬思路,更好地傳承歷史文化記憶,打造歷史文化展示區;基層文化人才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大培養引進力度。
倡導綠色,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綠色是實現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宣傳思想文化工作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就是要美化優化環境,倡導低碳生活,營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文化環境,實現自身的永續發展。一是涵養綠色文明行為。把綠色節能環保納入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引導人們踐行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模式。二是營造健康的思想文化環境。著力強化意識形態陣地管理,加強對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的管理,加強對形勢報告會和哲學社會科學報告會、研討會、論壇、講座的管理,堅持正確輿論導向,讓思想環境更純凈。全面履行網絡建設管理、輿論引導管控職責,加強對微信、微博、移動客戶端的監管,強化對各種有害信息和網絡謠言的管控,讓網絡空間更清朗。三是建設新型從業隊伍。按照“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優良、黨和人民放心”的標準,加強新聞輿論工作隊伍建設,提升隊伍素質;加強網絡輿情隊伍建設,做好網上輿論引導;加強基層宣講隊伍建設,著力培育“社區宣講團”;加強基層文化骨干隊伍建設,大力實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工程。
厚植開放,構建新格局、開創新境界。開放是發展之路、時代潮流。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就要敢于“走出去”、善于“請進來”,建立起“開門搞宣傳、開放辦文化”的工作格局。一是敢于“走出去”,擴大對外影響。如把渝中融入“一帶一路”、內陸開放高地建設的大勢中,通過多種平臺、多種渠道“走出去”,為全區發展擴大影響、營造聲勢,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二是善于“請進來”,活躍基層文化。請進著名專家學者開闊眼界思路,請進優秀文藝作品豐富群眾生活。三是搭建開放平臺,整合各類資源。搭建群眾參與平臺,如建立社區宣講團、交通文明勸導員隊伍等。搭建設施利用平臺,大力整合區域內不同權屬、不同部門、不同層級的公共文化資源,如“三峽大講壇·渝中講臺”12年來整合圖書館、文化中心、社區活動室等資源為市民舉辦免費講座780余期。
推進共享,建設群眾精神家園。共享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的成果都應該且必須為群眾共享,切實增加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是深化全國文明城區建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好法治主題公園等,挖掘培育“感動人物”“身邊好人”等先進典型,深化夢想系列活動。優化市容環境,抓好背街小巷、各類公共場所的衛生整治。引導秩序文明,繼續深入開展“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活動,大力整治亂穿馬路等不文明行為,讓市民共享美麗的環境和良好的秩序。二是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深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為重要抓手,加強地區文化活動中心、社區活動室標準化建設,不斷探索文圖兩館總分館模式,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四級文化圈層”,提高“10分鐘文化服務圈”建設水平。三是打造群眾文化活動品牌。精心打造解放碑CBD廣場周末音樂會,深化“周末音樂會·社區大家樂”活動,持續舉辦“5·20鄰居節”、全民閱讀系列活動,堅持“文化大禮包”等文化惠民項目,以文化活動精品和品牌吸引更多群眾參與,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何積光,作者系中共重慶市渝中區委常委、宣傳部長)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抵制網絡詈語俗詞凈化網絡語言環境
已是最后一篇
-
抵制網絡詈語俗詞凈化網絡語言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