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微博上流傳一則北京大姐譴責不文明同胞的視頻。事情的起因是在泰國普吉島情人沙灘,一個中國旅游團的女游客看上了沙灘上的一塊陰沉木想要帶走,盡管導游阻止,但這位游客依然任性要拿走,并振振有詞:“我都游玩過全世界20多個國家,你們泰國有哪條法律禁止我拿走這塊木頭,你找出來給我看!”結果被同團的一位北京大姐一頓擠兌譴責才悻悻然罷手,事后這位北京大姐余怒未消,繼續就同胞在國外旅游時的種種不文明行為發表了一通酣暢淋漓的批判。
這段在現場被人用手機錄下的視頻傳到微博上后受到網友熱議,在上萬條的轉發評論中,網友幾乎一致為這位北京大姐點贊。很顯然這位北京大姐的言論表達出了大家心中積蓄已久的想法和情緒,一是反感那位女游客“我都游玩過全世界20多個國家”的驕橫做派。實際上很多觸發網民情緒爆發的熱點事件,往往都和其中當事人這種“有錢就可以任性”的暴發戶心態有關;二是反感她對法律之外善風良俗、文明禮儀的蔑視。這位女游客貌似見多識廣,甚至知道“法無禁止即自由”的現代社會法治原則,但是她并沒意識到,現代社會對人的規范約束,不僅僅有明文法律,還有更多長期以來約定俗成、人們彼此心照不宣的不成文的文明禮儀規則和善風良俗,冒犯了這些就等于冒犯了公眾的道德情感,即便不負法律責任,但卻會引發公眾的道義譴責和輿論拒斥,而這一切又發生在國外,就等于是丟臉丟到了國外,會導致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整體的負面評價,從而損害了全體中國人的形象利益。
近年來,隨著中國游客全球旅游人數增多,網上不時會曝出一些同胞在國外種種不文明的舉動,如年初在日本機場因為排隊糾紛而大打出手的兩位中國女性,比如日本賞櫻季節被日本電視臺曝光的中國游客攀樹折枝,比如去年一度引爆網絡輿情的泰國自助餐廳哄搶大蝦的事件。這些事件在國內引發的情緒反感之劇烈,甚至超過它們的事發當地。很顯然,國內公眾輿論對同胞的上述不文明行為的態度是明確的,憤慨他們的粗魯無禮,連累中國人整體形象受損。
在上述負面新聞頻發的同時,網絡民意圍繞這些同胞不文明行為的譴責、嘲罵和批判,也成為一大值得我們關注的網絡輿情現象。比如前段時間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猛獸區有女游客擅自下車被老虎襲擊、結果造成一死一傷的事件,也在網上引發經久不息的輿論浪潮,大多數都是批評該女游客無視規則害人害己,甚至有激憤的評論說該女游客自作自受活該,拋開部分涉嫌網絡暴力的偏激言論,我們應該看出這些評論中明確表達出來的一種公眾集體情緒,那就是對我們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行為越來越強烈地反感、焦慮和不耐煩。
當這些針對不文明行為的公眾焦慮情緒越來越明顯的時候,我們應該為此感到欣慰,因為這是一個社會文明覺醒的標志。粗魯、沒教養、不守規則,是文明修養和個人素質不足的體現,當類似事件頻發,確實會暴露出我們社會整體性的文明素養缺陷;但對不文明行為的厭惡、聲討和鄙棄,則是文明意識在焦慮中復蘇的體現,值得我們倍加珍惜,因為它預示著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正在走向文明教養的希望。實際上包括網民在內的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都有不經意的小小違規失禮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習以為常,見慣不驚,但當這些行為發生在外國、被置于社交媒體平臺的聚光燈下的時候,這些行為的不文明本質就借助其引發的不良觀感和輿論反映,而被格外清晰地凸顯出來,從而讓圍觀者意識到這些行為的不文明之處、讓人鄙夷之處,從而激發公眾見不賢而自省的道德反思。
正如古人所說“知恥而后勇”,也許網絡輿情放大了不文明行為,但這種放大也等于為每一位中國人都樹立起一面鏡子,它固然暴露出我們社會的羞處,但也有力地催生出我們社會自我反省的勇氣、自我提升的決心和道德改良的行動,對不文明行為的焦慮和羞恥感,是文明意識覺醒的前提,也是激發和涵養一個社會良風美俗、公民整體道德修養的重要力量。 (張昭陽)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教育重創新 學生有活力
已是最后一篇
-
教育重創新 學生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