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優秀傳統不能丟
新華社長沙9月9日電(記者袁汝婷) 中國師道傳統,千百年來源遠流長。在現代教育理念逐步普及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在探討和嘗試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然而,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內核不能丟。
師道之本真,至少包括兩方面要義:“師者模范”和“師道尊嚴”。西漢文學家、哲學家楊雄曾有言:“師者,人之模范也。”千百年來,這句話成為鞭策廣大教師立德修身、規范言行的警句。《荀子·大略》中有言:“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中國自古就有尊師重教的傳統,足見教育被千家萬戶擺在極高的地位。
然而,在社會環境日趨復雜的今天,為人師者道德失范的案例雖是個案,卻屢有發生。與此同時,在追求平等自由的教育環境下,無論是在教學還是管理方面,老師的權威性也受到挑戰,學生毆打教師、家長辱罵教師也時有發生,社會上甚至出現了“教師是高危職業”的論調。
強調師德與尊師,二者不可偏廢。合格的教師,首先應是道德上的楷模,以德施教、以德立身。那些甘于奉獻、勇于創新、嚴謹治學的教師,不啻為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呼吁尊師,并非呼吁照搬封建社會的一切規矩形式,而是對知識予以肯定與尊重,對傳道授業解惑者報以信任與感激。師道尊嚴,不只一味要求有畢恭畢敬的尊師之姿,更應從制度上給予教師充分的資源、待遇和保障。
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只有尊師重教在全社會蔚然成風,教師隊伍恪守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準則,才能推動教育發展,助力民族振興、國家繁榮。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以“師道”重塑社會風尚
已是最后一篇
-
以“師道”重塑社會風尚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