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名中國游客在日本拿走酒店馬桶蓋一事被炒得沸沸揚揚,不少人認為,這名游客給國人抹了黑。據媒體報道,寧波市官方發布消息證實順走馬桶蓋一事屬實,游客已將馬桶蓋寄了回去。
一名游客貪小便宜,順走了酒店的馬桶蓋,對方索要,便寄還回去,并且道歉取得了諒解。這件并不復雜的事掀起輿論風波,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討論的焦點,顯然是被放大了。
很多人習慣于把個體的不文明放在“國民素質”的放大鏡下去觀察,把一些孤立的事件不自覺地歸納到“國人素質不濟”的認識框架中,以此表達自己作為一個“愛國者”的深切憂慮。實事求是地講,這樣的憂慮很多時候并沒有足夠的邏輯根據。中國人口眾多,少數人的不文明并不足以說明國人素質的整體情況。很多時候,人們的素質受家庭熏陶、學校教育以及自身境遇的影響。一個人只能代表自己,代表不了一個國家,而一個人的不堪也不能說明一個國家國民素質的不堪。厘清個體和整體的關系,就不必對他人的劣跡太過憂慮。
人們為什么對一些人在國外旅游的種種不文明行為異常敏感?為什么總是習慣于把一些事情拿來認真討論?歸根到底,是因為富起來的中國人,與世界打交道越來越多,內心深處渴望給世界留下良好印象,少數國人的不文明則構成一種現實阻礙,令人非常著急。這種著急折射的,是一種文明的饑渴,人們渴望自己的同胞能夠摒除不堪、彰顯文明,整體上提升中國人的群體形象,而不是給人一種暴發戶的印象。
需要指出的是,對少數中國游客在海外的不文明行為猛加批判,可以對文明養成起到一定的輿論倒逼作用,但這樣的倒逼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筆者以為,眼下中國最需要的是構建一套新的文明準則。中國幾千年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文明,被稱為“文明古國,禮義之邦”。既然是禮義之邦,就需要內在的修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要求,與中華傳統道德倫理一脈相承,尊老敬賢、儀尚適宜、禮貌待人、容儀有整、修身正行等倫理要求需要加強培養。同時,我們也應注重外在的禮節培養。《瑯琊榜》等電視劇里的拱手禮,每每讓人感覺良好;從中國流傳過去的鞠躬禮,讓日本成為世界公認的“有禮貌的國度”……我們為什么不能從中汲取積極的養分,形成中國人內外兼修的文明呢?
一個人的不文明抹黑不了整個國家的形象,但國家形象的塑造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馬桶蓋事件”折射出國人對文明的饑渴。紓解這種饑渴,有賴于每個人自覺地踐行文明,也離不開提升國家形象的整體考量。(李思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