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記者趙文君)私排亂放下污染高發、旅游景區宰客頻現、險資舉牌擾動市場……如是種種,莫不與有關政府部門日常監管不到位密切相關。近期,環保部、國家旅游局、保監會等部門啟動相關領域督查,引起社會高度關注,被認為是政府部門加強監管、主動作為、切實提高政府治理能力的一股新風。
為政之要,貴在落實好。然而近年來,一些部門和領域在政策的執行和落實上存在“中梗阻”。一些政府部門不同程度存在著監管理念轉變遲緩、監管資源整合欠缺、監管執法能力不足等問題,還有一些基層部門成了“歪嘴和尚”。新形勢、新情況迫切需要相關部門轉變理念、創新機制、更新手段、主動作為。
加強政府監管,可先從治標入手,落實“誰來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問題。切實將監管責任落實到崗位,堅持問題導向,重點盯住中央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問題。在此次相關領域督察中,國家旅游局在全國開展“不合理低價游”整治行動,保監會對險資頻頻舉牌,派檢查組進駐壽險公司調查,被認為是政府部門強化監管的信號。
加強政府監管,尤其應在治本上多下工夫。例如,對霧霾的成因要進行全鏈條研究、開出治病藥方,真正為子孫后代負責;對于險資頻頻舉牌上市公司,監管部門需要從源頭上著手規范和防范隱患,對巨額資金從哪里來、利潤獲得是否合理等問題加強日常規范管理,推動資本市場沿著市場化、法制化軌道穩步發展。
加強政府監管,還應創新監管方式,鼓勵社會監督,強化行業自律。比如旅游景區宰客問題,一方面鼓勵社會公眾,尤其是利益相關方參與社會監督,提升公眾的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行業自律,依靠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也要看到,督查并非一勞永逸,相關工作能否開好“最初一公里的頭”,并“結好最后一公里的尾”,關鍵在于各級各部門是否嚴格落實有錯必查、有錯必糾、令行禁止。
環保、保監、旅游等部門開展相關領域督查開了一個好頭,希望這股清新之風能吹拂出更多主動作為的局面。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黨內監督文化與加強黨內監督
已是最后一篇
-
黨內監督文化與加強黨內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