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1月18日電(新華社記者)祁連山是西北地區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由于生態破壞問題,2015年9月國家林業局和環保部對相關地區及部門進行約談并要求整改。而中央第七環境保護督察組在近期結束的督察中發現,一些問題依然禁而未絕。
地跨甘肅、青海兩省的祁連山脈是河西走廊內陸河的發源地,有阻遏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三大沙漠東移南侵的功能,祁連山生態一旦出了問題,波及的不止甘青兩省,甚至會危及西北地區的生態安全。
歷史曾無數次地發出警告:人類活動一旦超過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力,她所給養的文明也會隨之衰落、沉寂。
然而,現實卻令人扼腕:秦嶺山麓生態屏障違規建別墅、千島湖飲水保護區違規填湖、新疆卡拉麥里保護區“縮水”給煤礦讓路、寧夏一企業違規向騰格里沙漠排污……祁連山的境遇并非個例,效益獨大、忽視甚至無視生態的案例比比皆是。
有什么樣的發展理念,就有什么樣的發展實踐。督而不改、查而不糾,表面看是一些地方沒有很好地處理保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實質上則是在一些地方和少數干部中,對生態安全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不足,綠色發展理念尚未真正樹立。
對于甘肅、青海這樣的欠發達省份而言,生態和貧困問題復合交織,加快發展、擺脫貧困是民心所向,但發展要選對路徑,既要保溫飽,也要保環保,既要求生存,更要求生態。發展路徑的選擇要有整體觀、長遠觀、大局觀,堅決不走“吃祖宗飯、斷子孫路”的絕路,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歪路,也不走“邊污染邊治理”的老路,堅守綠色底線,落實“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證生態屏障穩固、江河之水清澈、空氣四季常新。
生態環境質量關乎百姓幸福指數。當前,有關地方應認真檢視生態現狀、正視生態問題,對環保督察中發現的問題必須從速嚴格整改,相關部委也應加強統籌,完善有關政策,給予必要支持,建立健全祁連山生態保護長效機制,如此才能真正筑牢生態屏障,為子孫后代留下豐厚的自然遺產。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有“覺悟”方知取舍
已是最后一篇
-
有“覺悟”方知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