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開展的2016年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推介活動,19日公布了推介名單?!赌戏接袉棠尽贰洞蠡耐荨贰朵h刺》《百年家書》等18部原創佳作從12個省區市41家網站選送的285部作品中脫穎而出獲推介。這是繼2015年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次向公眾推介優秀網絡文學原創作品,希望通過示范效應,引導網絡文學推出更多精品佳作。
網絡文學是不是文學,時至今日似乎已沒有什么爭議,獲得政府部門推介也算在迅速發展的同時獲得新的注腳。但細究起來,網絡文學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人們的看法卻又不盡一致。網絡作品數量驚人,有些作品似乎還夠不上文學的高度和精度。是的,人類的文學傳統積淀了數千年,人們對什么是文學或一個文學作品的好與不好,心中都有一桿秤。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興的網絡文學要想成為“文學”,首先要做的是修煉內功,提升品質,增加“文學”的含量而不僅僅持有“技術”標識,因為只有當網絡文學真正成為“文學”的時候,傳統文學和網絡文學才會走向融合,那時的網絡文學就將不再有“網絡”而只有“文學”,人們關注的已不是它的媒介和載體,而是文學本身。
文學是時代的產物,無論是網絡時代的文學還是網絡文學,轉型或變化都勢在必行,問題只在于文學怎么變、向哪個方向變。事實上,起步時間不長的網絡文學與傳統文學相比已經悄然發生了諸多變化。譬如,在“文學與生活”的關系上,網絡文學增設了“文學與虛擬生活”的新維度;在“文學寫什么”和“怎么寫”的主體選擇上,網絡寫作從人與世界的審美表達走向數字化生存的自由想象。
但網絡文學終究還應該是文學。在文學功能作用上,傳統文學更注重經世致用、有為而作,這些觀念依然是正確的,依然要堅持。網絡文學還要繼續堅持為人民寫作的藝術導向,也需要表征時代,干預生活,感奮人心。
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網絡小說,打動我們心靈的恰恰是它們的“文學”元素?!段⑽⒁恍軆A城》所表達的青春記憶,《鬼吹燈》里浸透的人性善惡,《余罪》所體現的人與社會的復雜關系,《唐磚》《木蘭無長兄》等在穿越故事架構中蘊含的人生擔當……正是作品中這些人文底色和審美力量讓網絡文學贏得了文學自信,有了淡化“網絡”而走向“文學”的肌質。說到底,決定文學是否是“文學”的不是它的入口和載體,而是文學性的含量。自古以來,文學的河床能夠留存下來的都是富含人文審美價值的作品,否則都將是過眼云煙。文學的品質蘊含才是網絡文學擺脫“網絡”的糾纏而走向“文學”并與傳統文學融合的唯一條件。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為少年兒童提供優秀精神食糧
已是最后一篇
-
為少年兒童提供優秀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