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回家過年”,牽動著億萬中國人最溫馨的情愫。
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正是一個個微小的家庭細胞,支撐起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文明興旺。“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總書記不止一次談到家庭之于國家的重要性。
大年初七,筆者離家返工。母親早早在廚房里忙活起來,過去一瞅:哇!一碗晶瑩剔透的湯圓。母親說:“今年元宵節你又不能在家過了,索性就提前吃,圓圓滿滿地出發!”記憶中,家是西北廣袤天地里一束溫暖的燈光,總在我回家的路上亮著;一轉身,當年背著書包的小孩就從家的原點,向著燈火輝煌的都市進發……小時候,我們是父母的“跟屁蟲”,長大后,日漸老去的父母隔著電話常念叨:“孩子你在哪,我的心就在哪。”有家有根,家潤吾心,即使離家千里,從小到大父母教導我們的那些話,縈繞腦際不曾遠去。
記憶中,家是一所學校,我們學著走路,學著說話,學著認字。孩提之時父母讓我們由著性子啼哭、歡鬧,稍大些就教導我們要“守規矩”: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食不言,寢不語……日復一日,我們在各自的家風中浸染心靈,潤己無聲,學著體諒父母,學著有所擔當。春節之際,萬家燈火,映照著吉祥如意,家中最年長的老人自然得到最尊貴的禮遇,坐上席,享上禮;清明時節,踏青掃墓,向先人寄出久久的追思;重陽時節,獨在異鄉,自感每逢佳節倍思親……家就是這樣,用家風、家訓、家教,潛移默化地調養著我們每個人的性格和品行,使我們擁有割舍不掉的親情真情。
中華民族擁有悠久的歷史積淀,自古就講“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當今社會快速變化,人們為工作廢寢忘食,為生計奔走四方,但不能忘了人間真情,不要在遙遠的距離中割斷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遺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古鎮中寸氏家訓求睦重孝,正風正氣;古村中萬氏先祖重立家規,以身作則……神州大地上這些閃爍的精神財富伴隨著時代的變遷綿延不絕,愈加奪目,訴說著滄桑的故事,傳承著鄉愁的古今;滋養著當今的你我,倍添前行的正能量。(禹麗敏)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別小覷“一碗熱姜湯”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別小覷“一碗熱姜湯”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