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采訪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安琦時,看到他準備的一份提案里用了“痛心”“美丑不分”“文化的退化十分危險”這樣的詞句。他在提案中這樣寫道:“打開網絡,詞匯用語幾乎日日新,有很大一部分卻朝著低級、污穢的方向發展,臟話、下流的話,在網絡世界俯拾皆是。‘屌絲、撕逼、逗逼、最苦逼、尼瑪、臥槽、草泥馬……’等等污穢不堪的詞匯隨處可見,已經發展到無法忍受的程度,令人痛心。”
語言用詞的粗鄙化現象不能不重視了,因為它正逐漸從虛擬空間進入現實世界。看看現在的小說、報刊、電視、文藝節目,正逐漸被網絡語言融入。特別是在一些娛樂節目中,不僅大量使用粗鄙的網絡詞匯,而且還有所發展和放大,與網絡虛擬世界形成呼應之勢。網絡內外已經混為一體,無所不在的粗鄙詞匯正彌漫于我們的生活、改造我們的文化。長此以往,必然導致人行為的粗鄙化,導致文化的退化,這種現象十分危險。
漢語一個顯著的優勢是具有強大的包容性。漢語文字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數量并沒有增加多少,但卻可以通過文字不同的組合形成具有新意的表達。比如各個時代不斷出現的成語、典故、章句,極大地豐富了漢語的內涵。但是漢語文字的組合基因,在網絡世界里卻被糟蹋了,一個個好端端的漢字,被組合成許多污穢不堪的詞匯,供大家消遣,然后進入現實生活,導致整個社會的文明退化、品位下降。語言用詞的粗鄙化已經進入生活的各個層面,甚至在大學畢業典禮上,有些大學教授、大學校長也是滿口的“屌絲、小鮮肉”叫個不停,美丑不分,令人瞠目。
出現語言用詞的粗鄙化現象,原因很多。一是在這個虛擬世界里,有些人感覺沒有約束,內心的丑陋任意釋放,迎合了低級趣味群體的口味而群起效仿;二是精神追求的退化,導致一些人對自己的言行標準降低了;三是文藝界,特別是演藝界里有些人的品位低下,他們創作和演繹的一些作品一味迎合低級趣味,給社會以錯誤的引導;四是有些媒體不加選擇地炒作,導致這些粗鄙的文化現象迅速蔓延。
安琦說:“也許有人認為現在出現的一些語言用詞粗鄙化現象是網絡時代的必然產物,國外也有這種現象,不足為慮。對此我絕不茍同。”因為漢語是我們這個民族的文化符號,是我們賴以生存、交流和表達的基礎,是文化的載體,必須珍惜。“試想如果有一天我們已經無法用漢語描寫優美、表達高雅,那時將愧對祖先和后輩,悔之亦晚。語言用詞的粗鄙化現象到了必須警惕和扭轉的時候,任其發展,后果不堪設想。”
要扭轉語言用詞的粗鄙化,安琦的建議是首先各級文化管理部門應及時認識到這種現象的危害性,盡早采取措施,制止這種現象繼續蔓延;盡快制定網絡用語規范,明確哪些詞匯不能使用,并落實到每一個網站,確保低級粗鄙的文字不在網絡上流傳;盡快制定演藝界人員語言規范,規范演藝界人員在作品、節目及公眾場合的語言用詞,對于那些在公眾場合講話用詞粗鄙的演藝界人員進行教育和引導;通告所有的電視臺、報刊、出版社等媒體,對違反的單位應該予以教育、批評直至處罰;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旗幟鮮明地在教育過程中批判語言用詞的粗鄙化現象,讓青少年提高鑒別能力和防范意識,做自覺捍衛漢語言純潔的實踐者。
漢語是我們中國人的文化之根。讓我們行動起來,在這個網絡時代,珍惜和保護好我們的漢語。(記者 倪迅)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多讓孩子聽聽本土故事
已是最后一篇
-
多讓孩子聽聽本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