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家書文化融入百姓生活
發表時間:2017-03-03   來源:人民日報

  家書是一種感染力極強的鮮活文本,西方人稱之為“最溫柔的藝術”。鋪一張白紙、修一方尺牘,是我國古代文人表露心緒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寫一幀信札,是我國傳統士子寄寓鄉愁的有效渠道。魚傳尺素、鴻雁傳書、目斷鱗鴻,這樣的文化傳統代代相因、世世相襲,融入百姓生活,升華為中國鄉土文化的重要維度——家書文化,沉積為融親情、鄉情、友情于一體的獨特民族文化現象。

  眾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遺言、大量文人墨客的千古絕唱、無數黎民百姓的浩嘆歡歌,很多以家書的形式流傳后世、昭示今人。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憑君莫射南來雁,恐有家書寄遠人……這些墨跡長存、余溫猶在的經典詩詞,既是先賢心系桑梓、寄情親人的生動寫照,也是后人珍視情感、滋潤心田的文化鏡鑒。對此,清代學人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一書中寫道:“讀其集中家書數篇,語語真摯,肝肺槎牙,躍然紙上”。

  在我國傳統社會,家書是傳遞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徑。無論人在何處,修一封家書、報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親人的擔憂掛牽,令其安心寬慰。特別是在戰亂頻仍的年代,家書的價值尤顯珍貴。當今社會,現代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特別是移動互聯網覆蓋全球,人們只需輕點手機屏幕,便可訴說心曲、互道衷腸。這樣一來,傳統家書日漸式微,家書文化面臨衰敗消亡的嚴峻考驗。誠然,互聯網實用又快捷,打破了家人親友間的空間阻隔,縮短了時間長度,但畢竟不是所有的親情友情都可通過鍵盤敲打出來。一些社會學家認為,互聯網日益廣泛的使用,降低了家人親友交往的質量和品位,應警覺和預防網絡對優秀傳統文化因素的稀釋和削減。

  優秀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當今時代,人們既需要現代網絡的迅疾和輕靈,又需要高雅文化的溫潤和熏陶。不難想象,通過網絡隔空進行的對話溝通,無論如何都顯得文化底蘊不足。昔日尺牘信札中真摯的感情、熟悉的字跡、質樸的語言,都被程式化的簡單符號所代替;而這些網絡符號轉瞬即逝、難以恢復,即便其中有時也能迸發出智慧火花和閃光言語,但難以完整保留、長久珍存。人類社會的進步既體現在科技方面,也體現在人文領域。如果只重視科技而忽視人文,則人類所特有的感情和理性、固有的思想和意念就會被漂白和異化,最后將危及人類經過長久辛勞累積起來的智慧成果。世界上許多優秀文化消失的教訓告誡人們,現在應警惕和防范包括家書文化在內的傳統文化遺產斷層。這是因為,在現實生活中紙質書信早已淡出很多人的視野,而對很多“90后”“00后”等“新新人類”來說,家書無疑是一個陌生的概念。

  家書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成為塵封的話題和遙遠的回憶。家書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功能是網絡所無法替代的。應慎終追遠、固本強基,在全社會積極倡導手寫家書,讓筆墨文字所蘊含的溫情暖意撫慰疲憊而躁動的都市心靈,讓家書文化成為人們寄托情感的精神家園。特別是要引導和鼓勵青年學生堅持書寫家書與運用信息技術并重,使家書文化在信息時代延續下去并融入百姓生活。 (劉金祥)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張殊凡
分享到: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89557&encoding=UTF-8&data=AD5m1QAAAAcAAE5cAAAAAQAh6K6p5a625Lmm5paH5YyW6J6N5YWl55m-5aeT55Sf5rS7AAAAAAAAAAAAAAAvMC0CFQCEZWEc0YWxo0gVrhi7hhOtg6472QIUZiJ2Y5Oh9WSVdDGqtyHAAJecOVY.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4089557&encoding=UTF-8&data=AD5m1QAAAAcAAE5cAAAAAQAh6K6p5a625Lmm5paH5YyW6J6N5YWl55m-5aeT55Sf5rS7AAAAAAAAAAAAAAAvMC0CFQCUmL7aKK638c9eTbSMJlHq45FTsQIUT7d3S8fCmjm2dSrJojZE746RQJM.&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青涩天堂六月天在线视频 | 久久国产精品一线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日韩欧美 | 亚洲最大的中文视频网站 |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 | 日本综合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