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護創新勇氣需營造更寬容的環境
日期:2017-09-20
來源:北京日報
創造力之于國家民族,決定著當下的實力水平和未來的發展高度;之于個人而言,則定義著生命的更多可能性。“創造力”一詞,也幾乎必然與“試錯”相連,只有當另類想法不再被認為“不著調”,當試錯的成本不再高企,才會有更多的人主動激發斗志、珍惜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努力優化既有狀態,創造力也才會在全社會自發生長、蔚然成蔭。

  近年來,隨著中國越來越活躍在世界舞臺的中心,“中國人是否有創造力”之問頻頻引發討論。當這一話題出現在美國版“知乎”,密集的回答頗為有趣,有人著眼快速增長的專利數量,直言“我們一廂情愿地認定中國人缺乏創新,但事實卻在打臉”;還有人認為“中國人的創造力還未被完全發揮出來”。而同就這一話題,在日前播出的一檔電視節目上,現代密碼學奠基人之一姚期智教授以自己創辦的姚班為例,感慨“中國學生不缺創造力,缺乏創造力的是周圍的環境”。

  何為“創造力”?雖見仁見智,但亦有基本共識:異常敏銳的思想火花,探索未知的拼勁闖勁,不落俗套的創新意識,敢為人先的冒險精神,等等。那何為“真創造”?實在的成果更有說服力。中國古有“四大發明”深度影響世界文明進程,李約瑟所著《中國的科學和文明》“一共27冊,每冊大約350頁,每一頁都滿滿地記載了驚人的發明。”今有新“四大發明”領跑世界發展潮流,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中國人當然不缺創造力,但背后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在于,即便在中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今天,在許多領域,我們的創造依然缺乏深度、不夠系統,應用居多而原創稀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中國還是一個保守有余創新不足的國度。

  “不缺有創造力的人,缺的是有創造力的環境”,周遭的環境如何,直接影響著創新的進程,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人們的創造能力最終能否成功變現。有人說,“唯一能讓我們想出改變世界的新點子的途徑,就是讓思維跳出所有人頭腦中固有的束縛”。而“跳出束縛”,本身就意味著阻力與風險。在傳統東方文化中,往往強調循規蹈矩、尊重權威的一面,而在現實生活中,天馬行空、標新立異者也容易被“區別對待”,“要走穩妥路”“不做出頭鳥”的勸誡很有市場。施一公院士就曾擔憂,“走路、坐姿、衣服、發型,都盡量統一,這種情況下培養的學生,思維方式也受禁錮,會阻礙創新。”條條框框太多,尊重鼓勵不足,創新成本高昂,試錯代價太大,這些環境的問題,往往都會讓想推陳出新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黯然卻步。而當更多人從眾選擇亦步亦趨、安然穩妥的人生狀態,闖勁和斗志日漸磨滅,原本敏銳的創造力就會變得遲鈍。

  創造力之于國家民族,決定著當下的實力水平和未來的發展高度;之于個人而言,則定義著生命的更多可能性。要讓創新成為發展的第一動力,要讓那些有創造力的人能夠施展拳腳,需要一方同樣具有活力與激情的熱土,去呵護仰望星空的情懷,去激發“不同凡想”的勇氣。這不僅意味著個人思維方式的轉變,也意味著宏觀政策制度的跟進。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人是否有創造力”之問,其實與“李約瑟謎題”和“錢學森之問”一樣,都與良好大環境的培育相關。如今,在科研領域,涵養良好的創新環境已成為共識;其實,在工作、生活中的諸多領域,都應當以強有力的手段來鼓勵創造力,以體制機制作保障涵養出寬容試錯的氛圍。創新本身就是不斷試錯的結果,“創造力”一詞,也幾乎必然與“試錯”相連,只有當另類想法不再被認為“不著調”,當試錯的成本不再高企,才會有更多的人主動激發斗志、珍惜自己不一樣的想法、努力優化既有狀態,創造力也才會在全社會自發生長、蔚然成蔭。

  今日世界,能讓一個國家立于不敗之地的,只能是創新創造,能讓一個人擺脫庸碌感找到理想與遠方的,恐怕也只能是創新創造。營造充滿希望的環境土壤,讓每個人敢于去突破“從來如此”,成為發揮自己能力的主角,將為這個國家、民族,也為每個人的人生,書寫出別樣的精彩。(胡宇齊)

責任編輯:梁海燕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精品一级在线播放 | 亚洲少妇综合一区 | 一本到国产在线不卡免费观看 | 亚洲特级视频在线观看 | 先锋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aⅴ中文字幕每天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