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一等功臣、退伍老兵吳洪甫的故事,引起社會各界熱烈反響。歷經37年,人們得以認識一位真英雄。卸甲歸田去,深藏身與名,老兵的價值取舍與態度,沖擊著當下人們的慣性認知,也解答了一些人心里的困惑。
吳洪甫退伍前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原地空導彈部隊二營的一名標圖員。20世紀60年代,二營官兵曾3次擊落美制U-2高空偵察機。其中有兩次是吳洪甫參與完成的。退伍后的吳洪甫始終守口如瓶,嚴守國家秘密。37年間,先后經歷了母親癱瘓,妻子重病,孩子失明等諸多生活磨難,但無論多么艱難,他沒向組織要過任何待遇。
1962年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一個外國記者忽然向時任外交部長的陳毅提問說,不知道中方是以什么方式擊落美制U-2型飛機的。陳毅元帥用手向上一指,然后微笑著說:“我們是用竹竿把敵機捅下來的。”
這個巧妙的回答后來成為外交界的經典故事。能讓共和國元帥談笑風生的底氣來自于U-2被擊落的事實。作為導彈部隊的標圖員,為了壓縮數據測算時間,吳洪甫把飛機飛行高度、航線距離等常用的100多個數據全部背了下來,“看、算、報”同步進行。“竹竿”的背后是無數次總結和訓練。元帥與士兵的強國夢強軍夢就在那條導彈升空的弧形軌跡上連接在一起,銘刻在共和國剛剛十幾歲的那個年代。
帶著功勛,吳洪甫退伍還鄉,立功證書壓箱底,他歷盡艱辛,仍寬厚待人,淡然樂觀。不凡的英雄過著平凡的生活,吳洪甫為什么沒有心理失衡?對于一名軍人來說,祖國強大就是心愿,他當初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了自己。社會身份的轉換不會換掉心中的信仰,時間的大浪淘沙會沖走許多東西,但是最純凈的精神永不磨滅。
信仰擁有讓人格偉岸的力量,老兵吳洪甫用一生詮釋了英雄的不同含義。前半生,作為一等功臣,他守護了今天的高樓林立、萬家燈火。后半生,他把自己融入這燈火之中,提醒我們生活的真意。轟轟烈烈守疆衛土是英雄,平平淡淡堅守信仰熱愛生活也是英雄。
今天,人們對物質的擁有達到了新的高度,同時在一些人心里,物質享受需求的增長遠遠超出了實際需要和自身能力。與老兵吳洪甫的選擇相反,一些人用盡氣力索取、焦慮,幻想與付出不相匹配的收獲和回報,卻從未腳踏實地地生活。
老兵吳洪甫用自己的人生告訴我們,英雄來自于人民,歸于人民。被人銘記的不只是“奇功偉績”,更是每一個人發自內心的信仰、認真、誠懇與善良。我們身邊默默無聞,熱愛著生活,辛勤著快樂的普通人,同樣是這個大時代的英雄。(尚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