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視點]“嚴 儉 善 和”——探析習氏好家風
發表時間:2013-10-22   來源:中國文明網綜合

    導語: 10月15日,是無產階級革命家習仲勛同志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習仲勛長期擔任黨和國家領導職務,在工作上他公正無私、清正廉明,在家庭生活中他既是一位充滿愛心又體貼入微的好丈夫,又是一位和藹慈祥而又家訓嚴厲的好父親。他時刻把黨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革命家的風范將共產黨人廉潔自律和中國人傳統的家教融為一體,最終形成了習家“嚴儉善和”的好家風。

 

     習仲勛在最后的日子里對子女們說:“我沒給你們留下什么財富,但給你們留了個好名聲!”

資料圖片:習仲勛與夫人齊心及習遠平習近平合影 

    習仲勛教育子女不搞特殊化,不允許搞任何特權。齊橋橋小學畢業升初中時,差0.5分沒有考上理想中的中學,她沒有因為自己的父親是高官而要求特殊照顧,而是選擇:“考上哪兒就去哪兒”。雖然學校食宿條件較差,離家也只有一站路程,但習仲勛仍然堅持讓齊橋橋吃住在學校,保持平民本色。那時習仲勛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名字經常出現在報紙上,習姓又很少見,很容易讓學校的老師和同學聯想到習橋橋就是習副總理的女兒,習仲勛為了避免學校因此照顧女兒,就讓她改隨母姓,家庭出身也由“革命干部”改為“職員”,齊橋橋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

    在廣東工作期間,一次一批知名畫家到廣州采風作畫,習仲勛向來尊重文化界人士和藝術家,就熱情招待了他們,但由于公務繁忙,抽不出身子陪他們,就讓齊橋橋等代表他到賓館去看望這些畫家,并一再叮嚀橋橋只去慰問,不許要畫,說畫家們很辛苦,畫一幅畫不容易!孩子們從來沒有利用習仲勛的權力和威望為自己謀取過一點好處。 [詳細]

    ·[網友評]:關愛家庭、關愛家人,都是人之常情,黨員干部也不例外。關鍵是如何去關愛?自古以來就有“嚴是愛,寵是害”的古訓。一個黨員干部應該時常教誨家人小心謹慎,做事、說話要講原則,決不能為所欲為,否則不僅家無和睦,更損害人民利益。只有黨員干部覺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蝕,自覺同享樂主義、拜金主義以及一切歪風邪氣作堅決的斗爭,才能樹立起一個良好的家風。  [詳細]  

    習近平:“父親的節儉幾近苛刻。家教的嚴格,也是眾所周知的。我們從小就是在父親的這種教育下,養成勤儉持家習慣的。這是一個堪稱楷模的老布爾什維克和共產黨人家風。這樣的好家風應世代相傳”。

資料圖片:習仲勛夫人與子女合影

  習仲勛經常用“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言教育孩子,吃飯時掉在桌上的米粒都要撿起來吃掉,一丁點也不浪費,吃到最后還要掰一塊饅頭把碗碟上的菜汁擦干凈。這種無聲的教育,使孩子們都養成了不浪費一粒糧食的好習慣。孩子們的衣服和鞋襪大都是“接力”著穿,大的穿舊了,再讓小的穿。

    習仲勛還非常注意保護環境,節約水電,經常教育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厲行節約。習家人節儉行為出乎人的意料。習仲勛習慣用浴盆洗澡,每次洗完澡的水留著讓孩子們再洗,然后還要用澡水洗衣服。家里廳堂的燈晚上一般很少打開,他要求房間里只要沒人,一定要隨手關燈。在外面散步時看見地上有煙頭,他都會俯身撿起,扔到垃圾桶里。 [詳細]

    ·[網友評]:厲行節約、艱苦奮斗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優良作風之一,現在物質條件變好,勤儉節約的美德更是成為一個現代公民的必要條件。習老以身作則的勤儉品質,是黨員干部的自我對照的鏡子,也是是我們每個父母的榜樣。[詳細]

    習遠平:“雪中送炭”的待人情懷不但貫穿了他自己的一生,也從小給我們子女樹立了一生待人的準則。縱觀父親一生,在黨內生活非正常期間,歷經冤屈、坎坷、磨難,卻從來無怨無悔、顧全大局,一生都在“雪中送炭”。該謙讓的,他謙讓了;該忍耐的,他忍耐了;該承擔的,他承擔了;該挺身而出時,他都挺身而出了。他由衷地說:“我這個人呀,一輩子沒整過人。”

資料圖片:習仲勛在工作中

    習仲勛與人相處時,往往為別人考慮的多,從不計較個人得失。特別是在一些重大政治問題上,他的這種品格表現得尤為突出。一九六二年,賈拓夫、劉景范等因小說《劉志丹》問題而受到牽連,他們一同被誣蔑為“反黨集團”的成員。習仲勛抱著盡量少牽扯別人的態度,把能攬的責任都攬到自己身上。對此有人很不理解,而他卻說:“我身上的芝麻,放在他們身上就是西瓜;他們身上的西瓜,放在我身上就是芝麻。”他這種不攬功諉過、不顧個人安危的高尚品格,受到同事們的欽佩。

    習仲勛情深義重,在工作和生活上很能理解人、體諒人,從不為難別人。組織上給他家里派了一位炊事員,后來患上了肺結核病,按規定應該盡快調走。中央保健辦的人員找這個人談話時,他卻表示不愿意走,而且當場暈了過去。習仲勛出于同情,不顧把病傳染給家人的危險,同意他留下來,并幫助他治好了病。

    有一位戰友戰爭年代犧牲了,解放后他把這位烈士的遺孤接到家中撫養,供他上學,直到參加工作。他還把戰爭年代曾經掩護過他養傷的一位老大娘,接到北京家里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網友評]:習老對自己嚴格,卻寬以待人。從小就教導孩子們要謙讓,即便是有再大的苦楚,就是一句“讓三分心平氣和”就已心生平靜。這該是多大的氣度和胸懷啊,我敬你一尺,人敬我一丈,好多事都可以化解于無形,哪里需要大動干戈?如此心態,才有如此作為,這也直接影響了孩子們的世界觀和人生觀。 [詳細]

    

    習近平同志在給父親寄去的拜壽信中說:“您是一個農民的兒子,您熱愛中國人民,熱愛革命戰友,熱愛家鄉父老,熱愛您的父母、妻子、兒女。您用自己博大的愛,影響著周圍的人們。”

資料圖片:習仲勛與夫人齊心及四個子女的合影。

    姐弟四人最喜歡和父親玩“騎馬”的游戲,習仲勛趴在地上讓孩子們騎在背上,馱著他們從桌子底下鉆來鉆去。有時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們向他“進攻”,他把姐弟四人一個個掀翻,還從大到小摞在一起。
    習仲勛是陜西人,每天都要吃面條,他調拌的面色香味俱全,孩子們都喜歡吃。每到吃飯時,四個孩子端著碗,排著隊,等著父親給他們調面。他一碗一碗地拌好,看著孩子們吃得很香的樣子,滿意地笑了。
    他疼愛孩子,但從不嬌慣,不讓孩子養成不好的習慣。節假日公務不忙時,他會帶著孩子去游公園,或參加友人聚會。有時也和孩子們一起去商店轉轉,孩子們看見玩具就嚷嚷著要買,因為習仲勛從不帶錢,孩子要不到,就不高興,他就耐心地講道理,同時堅決不讓別人代買或贈送。 [詳細]

    ·[網友評] 治大國如烹小鮮,家國從來就不分彼此。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如果家事都能理順了,如果身正,如果家齊,治國之道盡藏其中。嚴格治家,家風賢良,如此才有“生子當如孫仲謀”,皆家風使然。[詳細]

    中國人歷來注重家風,“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顯而易見,良好的家風能夠讓子孫后代受益無窮。“嚴儉善和”,四個字或許不能全部概括習氏家風的豐富內涵,但已將其主要理念一一展現,習氏好家風對領導干部有警示意義,對民眾家庭亦有借鑒之用,希望能引起讀者的思考。

責任編輯:項 麗
更多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俄罗斯在线观看 | 久久久久99狠狠综合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heyzo | 亚洲国产高清不卡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视频一级 |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