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物之美“铸造”中华璀璨文明 | 云品好书-中国文明网

以器物之美“铸造”中华璀璨文明 | 云品好书

发表时间:2025-03-14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为更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民阅读浓厚氛围,中国文明网“云品好书”栏目为广大网友推荐系列优质读物。本期为您推荐由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精选的出版作品:《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中国历代金银器鉴赏大辞典》《互视——明清陶瓷艺术的欧洲流传与图像交融》《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

  《美器: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九讲》

  作者:王川

  出版单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内容简介:这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学术普及读本。作者用散文化的笔调,分门别类介绍了陶器、青铜器、砖瓦、漆器、石雕、玉器、服饰、金银器、瓷器等极具代表性的中华文物,讲述它们的诞生、发展演变和流行原因。全书除深入阐述中华文物与考古,还透过器物呈现出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流变。此外,全书配有300多幅珍贵的美器图片,因名见物,以物正名,中华器物之美与文化之美交相辉映。

  本书既遵循时间脉络追溯各时期典型器物的源流演变,又深入解析其背后的技术突破、审美嬗变与社会功能,在考古发现与文献典籍的双重印证中,还原器物承载的文明密码。严谨的考据与直观的图像相辅相成,为专业研究者提供详实资料,亦为大众读者开启认知华夏造物文明的新视窗。

  《中国历代金银器鉴赏大辞典》

  主编:申秦雁

  出版单位: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我国商周、秦汉、魏晋、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等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宝级金银器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相关金银器,共计1500余件。该书对每一件金银器都概括介绍了其所在的历史年代、长宽高尺寸、重量、出土年代及其地点、现藏博物馆等基本信息,详细介绍了关于这些金银器的文献记载、发现和发掘过程、技术鉴定、器件特点、制造工艺、主要用途、文物价值、史学意义及未来研究方向等方面的内容。书中的每一件器具均配以精致的图片,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这些器具的独特韵味与非凡风采。

  《互视——明清陶瓷艺术的欧洲流传与图像交融》

  作者:吴若明

  出版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陶瓷是中国古代器物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古代中国向世界宣传的重要名片,在不同区域文化交流中融合发展,同时也影响着世界陶瓷艺术。

  明清陶瓷不仅是可观的艺术品,也是日用器物,更是一种流通性的贸易商品。在全球贸易影响下,从中国景德镇出发,再到漳州、广州,日本伊万里、有田町,又或是德国麦森、荷兰代尔夫特……中国明清陶瓷的海外流传,不止是器物的单向流通,更是中国艺术在跨文化背景下的交融体现。

  本书从贸易史的角度出发,一方面,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中具有重要主导地位的荷兰及周边地区为对象,讨论这场明清陶瓷传播欧洲过程中,制者、贸易者和消费者的关联;另一方面,以明清瓷器在欧洲的影响为视角,聚焦系统收藏陶瓷并最早诞生欧洲瓷器的德国地区,厘清明清陶瓷在欧洲的收藏路径,及其对欧洲瓷器烧制的影响。

  《美美与共:海上丝路之土生华人“峇峇、娘惹”族群服饰研究》

  作者:袁燕

  出版单位:人民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19世纪末,法国汉学家首次提出:“丝路有海陆两道”,“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国际学者的视野。在20世纪晚期,“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再次被热议,并成为显学。2000年,在中国,广东学者率先启动了“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专题研究。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构想,这一跨越时空和地域的理论,使中国在这一话题上首次掌握了主动性,而这一学术研究也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大多数学者专家关注海上丝绸之路的政治、经济、历史等宏观问题,而构成这些宏观大世界的确实是“衣、食、住、行”这些微小而鲜活的部分。本书从“衣”——服装这个贴近生活视角出发,聚焦“峇峇、娘惹”这一土生华人族群,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上中国文化的传播影响、历史发展以及现状,为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做扎实的研究。

(供稿: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