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家书 | 云鉴馆藏-中国文明网

一封家书 | 云鉴馆藏

发表时间:2025-03-28 来源:中国文明网
字体:
打印: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专栏邀您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主题场馆,一起“打卡”红色地标,“云鉴”红色馆藏,汲取奋进力量。今天为您介绍石家庄解放纪念馆的馆藏文物——解放石家庄战役牺牲烈士韩荣恩写给儿子韩青槐的家书。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建屏县(1958年9月撤销,所辖行政区并入平山县,属石家庄专区)武装部副部长韩荣恩,于1938年抗日战争时期加入革命队伍,在1947年解放石家庄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2岁。

  这封家书是他牺牲前写给儿子的最后一封信,“青槐:你现在已到十四班了吗?天气不久即快冷了,你的棉被套还在这里,你觉得冷了,带上被套来吧!另外,你交的任务粮是否交足,如不足,还短多少,你来时算一下,你们是否以功养学能解决了问题呢?你呢,情形说一下吧!”

  信中的“青槐”正是他的儿子韩华蔚的小名,寓意如古槐般茁壮成材,饱含父亲的殷切期盼。当时,韩华蔚在中学读书,条件十分艰苦。短短几行字间,韩荣恩的牵挂跃然纸上——我的儿子在哪个班学习?天冷了他的被子够暖吗?在学校能吃得饱吗?

  信很短,思念却有很多。不幸的是,两个月后,这位年轻的父亲还未来得及与儿子相见,便在石家庄(时称石门)的战场上中弹牺牲。当时,韩荣恩正指挥担架队运送伤员,突遭敌军袭击。村民慌乱中,他毅然站上高处指挥众人卧倒隐蔽,却被国民党飞机击中,身中数弹,壮烈殉国。

  灵车沿着崎岖山路返乡时,韩家小院哭声响彻。唯有他的父亲强忍悲痛没有掉泪,在老人的心中,儿子为革命牺牲,他为有这样的孩子感到光荣。而年仅15岁的“青槐”葬父后擦干眼泪,带着家书毅然参军。一封封家书陪伴着“青槐”走过了30余年军旅生涯,一颗红心三代传承。韩荣恩的孙子韩爱平深受祖辈感召,不仅接力从军,更把这种精神化为责任和担当。(协作:河北省文明办、石家庄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林凤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