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鄭平: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
發表時間:2023-07-03 來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最近,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為我們堅定文化自信自強、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扎實推進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和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化關乎國本、國運。每一種文明都延續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既要薪火相傳、代代守護,更要與時俱進、勇于創新。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是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者必須承擔的職責和使命。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要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華文明博大精深。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凝聚成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諸多元素,如天下為公、天下大同的社會理想,民為邦本、為政以德的治理思想,九州共貫、多元一體的大一統傳統,修齊治平、興亡有責的家國情懷,厚德載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富民厚生、義利兼顧的經濟倫理,天人合一、萬物并育的生態理念,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的哲學思想,執兩用中、守中致和的思維方法,講信修睦、親仁善鄰的交往之道……正是這些元素共同塑造了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要深刻把握“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為我們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動、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之根,其中蘊含的宇宙觀、天下觀、社會觀、道德觀、價值觀,同馬克思主義的哲學世界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價值觀具有高度契合性?!敖Y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合”的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結合”打開了創新空間。馬克思主義作為中國共產黨人的信仰之本,只有扎根于本國、本民族的歷史文化沃土之中,才能枝繁葉茂、煥發出生機活力?!敖Y合”的方法論是要始終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扎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堅定歷史自信、文化自信,塑建當代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內涵、人民底色,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要深刻把握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推進治國理政的實踐中,把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推動我國文化建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準確把握世界范圍內思想文化相互激蕩、我國社會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趨勢,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是新時代黨領導文化建設實踐經驗的理論總結,是做好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須長期堅持貫徹、不斷豐富發展。新征程上,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要堅定文化自信,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為民族復興立根鑄魂;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繼續推進“兩個結合”、譜寫當代華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更加蓬勃、浩然、主動的精神力量。(施鄭平)

責任編輯:王 鈺
中國精神文明網網站©版權所有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AV秘一区二区 | 中文字幕第1页亚洲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字幕 | 在线播放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 | 在线6区不卡一区二区 | 三上悠亚久久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