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道德義縣”論壇內容豐富、形式新穎。照片由何堯、李東、記者趙曉強攝 國學教育走進小學課堂。照片由何堯、李東、記者趙曉強攝
核心提示 6月的義縣,萬木蔥蘢,一派生機。 6月5日開幕的“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道德義縣論壇”把大力弘揚“敢為人先、迎難而上、只爭朝夕、埋頭苦干”的義縣帶到了一個新高度。論壇上發言高潮迭起,專家點評精彩紛呈,現場聽眾群情振奮。 新形式、新思路必將帶來義縣思想文化道德水平的新提升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跨越。義縣人又打出一張不同凡響的好牌。 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者,做良好道德風尚的推動者,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者。用國學經典裝扮古城,用傳統文化打造義縣。這座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古城必將書香彌漫、前程似錦,一個富庶幸福和諧美麗的新義縣正大步向人們走來。 “當我穿上義工衫、佩戴義工胸卡參加活動時,我感覺到的是一份責任、一種崇高。參加義工活動最大的收獲是既給受助民眾提供了幫助,又提升了我們自身的道德修養。 ”這是義縣義工協會副會長張建偉的一番樸素的話語。活躍在宜州大地上的義縣義工協會的254名正式、預備義工只是“道德義縣”建設的一個縮影。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走進義縣朱瑞小學,“誦讀文化經典,傳承中華文明”的朗朗國學讀書聲振聾發聵。知國學、學國學、悟國學,用幾千年沉淀下來的優秀傳統文化修身立德,使中國傳統經典入耳、進心、燃情、踐行,從而培養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為習慣,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在義縣已蔚然成風。 入耳、入腦、入心,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進家庭,讓優秀傳統文化在義縣生根發芽,使中華傳統美德內化為廣大干部群眾的道德修養,外化為建設美麗義縣的實際行動。 進機關——唱響文明歌。黨政機關、執法部門、窗口服務單位認真開展“做文明公仆、創文明機關”活動,提高機關工作人員的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堅決抵制和消除“門難進、話難聽、臉難看、事難辦”等不文明行為。 進學校——培育棟梁才。從孩子抓起,深入推進傳統文化教育進校園、進課堂活動,讓青少年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育道德高尚的時代新人、愛國敬業的棟梁之才,從而讓孩子影響家庭、讓教育影響社會、讓中華傳統文化在義縣發揚光大。 進企業——同鑄誠信牌。舉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企業講座,開展誠信企業、誠信商戶評選活動,促進企業和商戶誠信經商、文明經營、扶貧濟困、回報社會,做有道德的企業人。 進社區——共奏和諧曲。通過開展送教材、送演出、送電影“三送”活動,使傳統文化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走進社區。 進農村——弘揚新風尚。以鄉鎮文化站、村級農家書屋為陣地,開展文明禮儀和傳統文化講座,繪制優秀傳統文化墻,普及文明禮儀,弘揚傳統美德,營造孝老敬親、知恩圖報、奉獻社會的良好氛圍。著力打造孝心示范單位、孝心示范鄉鎮、孝心示范村,評選道德模范,引領農村新風尚,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讓文化之魂深入人心。 進家庭——構建幸福家。開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婦”、“孝子”等系列評選活動,樹立親近可信的家庭道德榜樣。開展“快樂媽媽讀書會”、“親子共成長”等家庭讀書活動,建設學習型家庭。 翻開義縣縣委出臺的 《關于繁榮義縣農村群眾文化生活的實施方案》,義縣縣委、縣政府開展“道德義縣”建設、扎實推進繁榮農村文化生活的“六個一”躍然紙上,引人注目。縣直49家單位與49個試點村進行文化結對幫扶,重點開展 “六個一”工程:每個村建設一個文化廣場,為群眾提供休閑娛樂的場所,搭建開展文化活動的舞臺;每個村組建一個農家小劇團,以“道德義縣建設”為主題定期開展廣場文化活動;每個村建一個文化活動室,為廣大群眾提供開展文化活動和學習培訓的場所;每個村成立一個農村宣講團,對黨的方針政策、傳統文化知識、好人好事和精神文明建設標兵等進行宣傳,占領農村文化主陣地;每個村建一個農村廣播室,鞏固發展農村宣傳文化陣地,使其成為上連中央、下連百姓的重要載體;每個村建一個農村文化墻,使村容村貌進一步美化,讓文化墻成為教育農民群眾的露天課堂。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設‘道德義縣’,為打造富庶幸福和諧美麗新義縣凝聚正能量。 ”義縣縣委書記張智明為開展這一活動做了精辟的闡述。(張月鵬 張繼鋒 趙曉強)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最美安康人”傳遞核心價值觀
已是最后一篇
-
“最美安康人”傳遞核心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