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我國首個法定老年節來臨之際,三門峽市盧氏縣瓦窯溝鄉對全鄉涌現出的好婆婆、好媳婦、好妯娌共50名“孝老愛親”道德模范進行表彰,弘揚了社會正氣,傳播真善美,營造了人人愛老敬老、勤勞致富、鄰里和諧的良好風尚。孫猛 攝 針對“老年節你回家看望父母了嗎?”這一話題記者進行了采訪。 根據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新修訂的《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每年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這一天為老年節。重陽節,這個在中華民族歷史上傳承了千百年的民間節日,被明確寫入法律,成為法定節日。 2013年10月13日,農歷九月初九,成為我國首個老年節。 “當別人都在關注你飛得高不高時,只有他們關心你飛得累不累。請停下腳步,回頭望一望家中正漸行漸遠的白發爹娘。”昨日上午,記者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條微博。微博發出短短40分鐘,轉發、評論就有200多條。 昨天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重陽節,也是我國首個法定的老年節。在這個充滿溫情的節日,你回家看望父母了嗎? 兒女:不同方式表孝心 “看望父母,那是必須的。打算中午就在父母家吃團圓飯,我要親自下廚,做一頓豐盛的‘孝心餐’。”昨天上午,市民王先生早早到超市選購了父母愛吃的菜,準備攜妻兒回父母家“露一手”。王先生說,雖然和父母同住在三門峽市區,但由于平時比較忙,一周難得見父母一次。今年的重陽節恰逢周日,幾天前他就和妻子商量好要回家與父母團聚。 與王先生相比,在三門峽市區一酒店打工的小王感到很遺憾。“雖然重陽節是周日,但因為離家遠,只能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問候。”小王家在盧氏,她說天氣逐漸變涼,她特意為父母各選了一套秋衣,近期有空了就送回去。 采訪中記者發現,和小王一樣因各種原因無法回家看望父母的大有人在,不過大多都通過不同方式表達了孝心。從事投資生意的李先生告訴記者,他的父母身體一直不太好,但老人們為了不讓他擔心,打電話時總是報平安。“忙完手頭上的項目,我就回去把他們接到三門峽檢查身體。”李先生說,他自己算過,春節、清明、國慶都回家,每年跟父母見面的時間也就半個月,“父母都70多歲了,以前沒算過這賬,現在一算,心里可慌了”。 父母:打個電話也行 對于重陽節這個屬于自己的節日,老人們是怎么看待兒女“常回家看看”的?昨天上午,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老人。 “兒子在鄭州上班,國慶放假時剛回來過,路遠,不讓他來回跑了,打個電話就行了。”家住三門峽市區崤山路的劉大娘幸福地說,兒子特別孝順,平均每半個月就回來一次。 家住文明路的楊大爺正在市體育館的健身器材上鍛煉,他頗為灑脫地說:“女兒平時工作很忙,孩子也上高中了,總打著電話呢,回不回來我們都能理解。” “雖然知道孩子很忙,但還是希望他們全家抽空回來,一大家子其樂融融地吃頓飯。”62歲的張大娘家住甘棠路,記者見到她時,她正在小區院里教老伴如何使用老年手機。他的兒子在洛陽,孫子周日常上輔導班。“希望是希望,如果他們真的沒有時間,打個電話也行。”張大娘說。 市民:希望重陽節能放假 近幾天,大家討論最熱烈的是全國假日辦向社會征集放假安排意見的事。恰逢重陽節,有市民便提出:重陽節能否成為一個放假的節日,多給大家一個探望父母的機會? “今年重陽節剛好是周日,如果重陽節是工作日,那回去看父母的機率就小了。”市民王先生說,往年重陽節,因為要上班,幾乎沒有陪父母過過這個節日。 “不放假怎么回家探望老人呢?”一位劉姓女士說,“哪怕放半天假也行啊,至少可以回家陪父母吃頓飯”。 記者采訪了7位市民,有5位表示希望重陽節能放假,給大家時間讓“重陽敬老”名副其實。 但也有市民提出,尊老敬老不是一天的事,也不是嘴巴上說說,是每一位懂得感恩的兒女一輩子要堅持履行的義務,一句問候、一個擁抱、親手做頓飯,父母也許就會滿足。 朋友們,放下手中的事務和各種借口,抽時間回家看看父母吧!(吳勝男) |
- 上一篇:
-
湖南:支持社會公益 為“好人”提供保險
已是第一篇
-
湖南:支持社會公益 為“好人”提供保險
- 下一篇:
-
崗位雷鋒來宣講 的哥“學模范”學什么?
已是最后一篇
-
崗位雷鋒來宣講 的哥“學模范”學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