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鳳祥,男,1962年8月生,中共黨員,貴州省黔西南州廣播電視網絡信息傳輸中心中級工程師。39年來,成鳳祥克服簡陋的居住環境、艱苦的生活條件、值守的孤獨苦悶等困難,堅守高山轉播臺,排查檢修線路、調試恢復廣播電視信號,保障了中心城市及周邊地區100余萬群眾正常收看電視節目。成鳳祥始終秉持“干一行,愛一行”的工作理念,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敬業精神,從未發生人為停播事故,實現安全播出“零事故”。
迎難而上 勇挑建設重擔
1983年,21歲的成鳳祥從貴州省廣播學校畢業來到黔西南電視轉播臺工作。80年代初,收聽廣播、收看電視是人們獲取外界信息和豐富文化生活的主要途徑之一。為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收看到高質量的電視節目,黔西南州把建設黔西南電視轉播臺作為十大民生工程之一,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成鳳祥就此參與到大老子山轉播臺的建設中,開啟了長達39年的廣電事業生涯。
大老子山距興義城區25公里,海拔2074米,方圓5公里無人煙,氣候條件惡劣。當時只有一條羊腸小道盤山而上通往施工地點,施工條件十分困難,機房建筑材料、轉播臺設施設備運輸全靠人挑馬馱。成鳳祥和建筑工人一起克服山高路陡、晴雨無常,用肩扛手抬把一批批重型設備運送到機房,又加班加點安裝調試,以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建設任務。1984年8月20日,大老子山轉播臺正式開播,興義及周邊地區100余萬群眾終于能正常收看電視節目。
轉播臺建成投用初期,機房和職工住房尚未完工,值機值守人員只能住在臨時搭建的簡易工棚。山上早晚溫差大,被子常常被露水浸濕,成鳳祥經常蓋著潮濕的被褥入眠。山上用水困難,需要到8公里外的村寨取水,即使騎摩托車,一個來回也要花近兩小時。到了雨季,載著水桶的成鳳祥在泥濘山路上摔跤是常事。冬季,遇凝凍路面結冰,摩托車更無法上山,成鳳祥只能背著水桶蹣跚步行。艱苦的工作環境沒有讓年輕的成鳳祥退卻。
高山上氣候多變,供電變壓器時常被雷電擊壞,成鳳祥常常整夜不眠排查檢修線路。艱苦的工作環境尚可忍受,最考驗的是值班時的孤獨,山頂除了值班人員,就只剩一座冰冷的鐵塔。由于交通不便,加之通信不發達,每天只能定時用對講機向山下匯報工作情況,外面的新鮮事也很難傳到臺站,這種與世隔絕的感覺讓人倍感孤獨苦悶。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對臺站值班人員的真實寫照,但為了讓群眾都能看電視聽廣播,成鳳祥克服重重困難,在高山上堅守了下來。
勤學苦干 用心守護安全播出
為了保證廣播電視轉播信號傳輸質量,盡量減少停播率,成鳳祥利用業余時間參加函授學習,提升了個人獨立處理機器設備故障能力,很快就挑起臺站技術工作大梁,成為臺站業務技術骨干。
2008年,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單位拆分后重新組建了廣播電視網絡信息傳輸中心、廣播電視網絡公司。因為工作能力出色,新組建的兩家單位都希望爭取成鳳祥入職。但是成鳳祥卻放棄了穩定的高薪崗位,果斷選擇留在已經堅守了25年的高山臺站,甘當高山上的守臺人,全身心投入到廣播電視安全播出工作,在高山之巔默默為千家萬戶傳送歡樂祥和。
2009年以來,他除了完成大老子山的本地節目傳輸任務外,還帶領一批技術人員完成了全州8個縣級高山臺站光纜信號傳輸建設任務,使得本地廣播電視節目得以覆蓋全州。
初心不改 抱病堅守高山臺站
為了做好安全播出工作,成鳳祥堅持每周對機器設備檢查、維護、保養、調試,確保機器設備始終處在良好的工作狀態。每當遇到冰雪天氣,道路封凍、電線掛冰、天線故障,他都親自帶領隊員踏雪地、找故障、修線路。值機值守期間,他密切監視信號傳輸質量,保證信號暢通,確保用戶收視正常。每當遇到緊急搶修,成鳳祥的身影總會出現在搶修一線。
2010年,成鳳祥罹患喉癌,同年3月30日轉院到貴州省腫瘤醫院手術治療。病情得到初步控制后,他不顧醫生要求至少休養半年的囑咐,重返工作崗位,一邊吃藥積極鍛煉康復,一邊堅持上班。
39年來,成鳳祥從未換過工作崗位,憑著執著追求和愛崗敬業,將電視和廣播里的歡聲笑語傳向千家萬戶,把最好的年華都留在了高山站臺,在堅守中實現了人生價值。(責任編輯:高晟寒 趙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