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泰成,男,1964年9月生,中共黨員,江蘇省靖江市新橋鎮綜合黨委輔導員。陶泰成在擔任新橋鎮務本村黨委書記的18年間,籌款鋪路、修溝渠、建橋涵,實現全村主干道、村組道路全面硬化,招引企業入駐并培育重點骨干企業15家,讓村民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將一個負債百萬元的貧困村發展成為村集體收入過百萬的致富村。2021年退休后,他被新橋鎮黨委返聘,繼續發揮余熱。陶泰成曾榮獲“江蘇好人”等榮譽。
強村富民的“追夢人”
務本村地處偏僻,曾是一個有著幾百萬負債的經濟落后村,人均收入不到5000元,10年不到的時間接連換了14任村書記。新橋鎮黨委“盯上”創業小有成就的陶泰成,數次動員他回村任書記。他猶豫不決。有一天,陶泰成開車去見一個重要客戶,恰逢雨季,車轱轆陷入村里的爛泥路,耽誤了會見時間。客戶知道來龍去脈后說:“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正是這句話點燃了陶泰成的夢想:“好,回村干,務本不富誓不休”!
上任后他就想著修路。沒有錢怎么辦?陶泰成“四處化緣”,走訪了40余位企業老板,又動員妻子拿出存折自掏5萬元積蓄,硬是讓一條2公里長的通鎮主干道呈現在村民眼前。陽光照在嶄新的馬路上,亮堂堂,明晃晃,也照進了陶泰成的心里,從此陶泰成“箭在弦,拉滿弓”在強村富民的道路上越走越有勁。
甘做人梯的“孺子牛”
有一天,陶泰成看見不遠處的荒地,開始盤算:與其將地荒著何不搞點產業,種一百來畝桃樹,既能作為鄉村特色,也能推動村里經濟發展。“陶書記,聽說您要搞桃園?”說話的是村里的待業青年小張。
創辦桃園,從訂苗、種植到栽培需要一筆不菲的啟動資金,小張無力承擔。陶泰成二話沒說,親自去銀行為小張擔保貸款了100萬。這些年,他還培育本村的小企業15家,先后貸款276萬幫助他們發展。同時,扶持500家農戶發展個體經營,占全村總居民戶的52%;資助近20萬元,讓13戶家庭16名小孩順利完成學業。
18年,6000多個日夜,陶泰成帶領村“兩委”班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兌現當初的承諾。到2021年,村莊實現工業銷售收入4.5億元,村集體收入250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8964元。一排排紅藍相間的小洋房錯落有致,3680畝耕地“稻菽千層浪”,特色產業涵蓋農、林、牧、漁:池塘里活躍著大閘蟹、羅非魚;西瓜大棚、畜禽農場、苗木花卉基地各具特色,遍地開花,碩果累累,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農產“明星村”。(責任編輯:周勝武 楊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