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萍,女,1973年1月生,中共黨員,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新民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作為社區“當家人”,倪萍始終將移民群眾的生活放在心間,想方設法帶領大家過上好日子,實實在在為居民群眾紓解困難。倪萍曾榮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寧夏回族自治區勞動模范、崗位學雷鋒標兵等榮譽。
“真幫扶”的“社區當家人”
2012年,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十二五”生態移民規劃,2490戶、9451名勞務移民從隆德縣整體搬遷至新民社區,面對移民群眾“出山、進城、上樓”的不適應和社區管理的新課題,同樣來自寧南山區的倪萍在關鍵時刻勇挑重任,用鄉音鄉情服務鄉親。從此既是“娘家人”、又是“婆家人”、更是“當家人”。倪萍知道,要想讓群眾相信組織,相信自己,必須拿出誠意來。一得空,她就挨戶做思想工作。“大娘”“嬸子”叫地親熱,嘴角磨起了泡,鞋底也磨壞了幾雙,半夜還在手機上為群眾解決問題。就這樣,她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溝通民意,終于換來了從“要我致富”到“我要致富”的可喜轉變。
因地制宜布產業,著力實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動,推進移民產業發展,建設成立“沐恩巧媳婦”工作室和手工車間,以“社區—企業”嵌入式就業模式打造一分鐘就業圈,幫助居民就近就地就業,車間可容納30余人就業,人均工資每月3000元以上。10年來,在倪萍和其他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搬遷移民搬出了面貌的煥然一新,搬出了鄰里的守望相助,“直把他鄉作吾鄉”,徹底融入當地的美好生活。
“真服務”的“領頭雁”
倪萍以心中有愛、腳下帶土作為自己的工作準則,創新開展“5個1+N”社會治理服務模式,重點在提高居民收入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上下功夫,通過一站式陽光服務、一家人社區關愛、一攬子就業幫扶、一體化環境治理、一系列文化活動、N件為民辦實事模式,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倪萍還通過五方聯席會議、民主協商、居民代表大會建設了增壓泵,解決了困擾居民多年的沐恩新居小區高樓層水壓低,居民吃水困難的問題;協調建成幼兒園育嬰班,專門招收2到3歲嬰幼兒,解決了困擾社區婦女工作時子女無人照顧的問題,聯系成立移民制衣車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業的愿望實現了。倪萍說:“當社區書記就要盡心竭力給老百姓辦事,當群眾的難心事一個個地解決了,黨組織的威信就越來越高了,你會真正成為老百姓的主心骨。”
“真為民”的“小巷總理”
從搬遷“移民”到戶籍核轉成為“市民”,用時6年;從整個轄區不足30輛小汽車到如今的1300多輛小車,用時不到9年;簡單的數字背后,不僅是百姓生活的翻天覆地,更是一名社區干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錚錚誓言和為民情懷。
在新民社區,因為居民幾乎全部來自寧南山區,文化底蘊特別深厚,倪萍積極挖掘文化資源吸納文化能人,組建各類文藝團隊,利用周末及節假日,打造“移民文化活動周”“鄰里百家宴”等文化活動品牌,通過文化傳承、感染和凝聚人心。她經常對人說:“對于社區工作者來說,不能一味蠻干,要實干苦干加巧干,要做到無米也要造米,逢山開道、遇河架橋,沒有這個勁頭和自覺你就干不好社區工作。”(責任編輯:黃舒雅 包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