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興,男,1973年5月生,中共黨員;史勛瓊,女,1979年1月生,二人系夫妻關系,均為貴州省黔東南州黃平縣平溪鎮大寨村村醫。大寨村曾因地處偏遠、缺醫少藥,村民患病后難以得到及時救治。陳伯興、史勛瓊夫婦回村探親,看到村民因沒有專業醫療人員看病發愁后,經過商量一致決定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到大寨村成為村民們的“健康管家”。
毅然辭職 守護村民健康
上世紀九十年代,大寨村共有800多戶3000余人。由于地處偏遠,沒有產業,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玉米和水稻,除了經濟條件差,還缺醫少藥,常常是“大病扛、小病拖”。
1991年,從黃平縣衛生學校畢業后,陳伯興、史勛瓊夫婦都有了穩定的工作。但是每次回鄉,總是看到村民因沒有專業醫療技術人才看病而發愁,于是夫妻二人商量后辭去穩定工作,回到大寨村做起了村民的“健康管家”。
兩個人、一個藥箱、一個村莊,一走就是30余年。他們走村串戶為村民上門看病、入戶做大病摸排、登記隨訪慢性病,為老年人和小孩檢查身體、建立醫療檔案、宣傳衛生健康知識。30多年間,夫妻倆走遍了大寨村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村民一個電話或口信,他們都是隨叫隨到,竭盡所能醫治村民們的急難雜癥,讓村民花最少的錢,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扎根山村 讓村民看得起病
2013年,村民羅某突患腦溢血,盡管第一時間送往醫院進行搶救,但高昂的手術費卻讓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迫于無奈,手術后只能回到家中休養。
陳伯興夫妻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來到老人家中開展有針對性地治療。為了能隨時掌握老人的恢復情況,夫妻兩人更是堅持每天輪崗照顧,那段時間夫妻兩人除了白天留一人在診所坐班,其余時間都在老人家中為其治療。治療的兩年里,所需的器械及藥品全靠陳伯興從兩公里外的診所背過來,時間一久,夫妻兩人的腳底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繭。
村民楊某患有慢性肺結核疾病,由于不能做勞活,還得照顧兩個孩子,生活十分困難。陳伯興夫妻聽說了他的情況,主動到他家里免費送醫又送藥。像這樣上門服務的事,對于夫妻倆而言是經常性的工作。夫妻倆幾十年如一日,竭盡所能地去幫助鄉親,讓大寨村真正實現了“小病不出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夫妻倆為村民看病的同時,還當起新冠肺炎防護知識宣傳員,講解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相關注意事項,受到村民一致好評。在村行醫的這些年,夫妻二人有很多回城的機會,他們都拒絕了,正是因為他們的這種愛心與執著,為數千余名村民帶來健康,換來幸福。“近年來,我們村醫的待遇有了很大改善,而苗族同胞又把我們當親人,我們一輩子在村里行醫沒有什么遺憾?!标惒d認為,解決村民醫療需求,比回城更有意義。(責任編輯:高晟寒 趙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