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比史古,男,彝族,1979年4月生,四川省涼山州昭覺縣新城鎮瓦吾小學校長。2003年,曲比史古來到瓦吾小學。19年來,他始終扎根基層,堅守瓦吾小學為孩子們傳道授業解惑。他自費修建校舍,組建了瓦吾小學足球隊,組建合唱團、民族舞蹈隊,極大豐富了孩子們的課余生活。19年中,5個孩子從瓦吾小學一路走進大學,越來越多的孩子進入到重點初高中,他用愛心和耐心讓山村孩子一個不少地回到了學校,為他們插上了飛翔的翅膀。曲比史古曾榮獲“四川好人”榮譽。
“讓孩子們一個不少地接受教育”
瓦吾小學地處海拔2700米的高山上,這里一年四季云霧繚繞,被稱為“云端小學”。從學校到昭覺縣城有14.5公里,由于不通公路,2003年,曲比史古步行了近3個小時,才走到了學校,映入眼簾的是已倒塌了2年多的教室,聽到的是孩子家庭說的“我們的孩子不用讀書,讀書不如放牛羊”的話語,了解到因山里條件艱苦,老師待不下去的實際情況,他感到非常氣憤和悲哀,也曾有過“此外不留人,自有留人處”的想法,但作為一名受過教育的彝族青年,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他選擇留下來。
剛開學時,來報名的只有4名孩子,為了讓更多的孩子來上學,他先找到村里有威望的長者和村干部,一起坐下來交流溝通,并達成孩子必須讀書的共識,隨后就挨家挨戶走訪,勸家長送孩子上學。通過反復地勸說,來學校的孩子越來越多,已經達到兩個班的規模,由于倒塌的教室還未修好,只能讓孩子們用石頭當凳子,膝蓋當桌子進行學習。2008年,曲比史古用家里蓋房的5萬元,買來建筑材料運到山上,和村民們一磚一瓦地蓋起校舍,讓孩子們有了一個遮風擋雨的教室。為了山區孩子的希望,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2017年,在昭覺縣政府和一家深圳企業的支持下,投資120萬元的瓦吾小學新校區落成,學生們搬進了明亮的教室,高興得不得了。
在他的努力下,學校從只有4個學生發展到2021年的286名學生,班級從一個班到2021年的8個班,老師也從最初只有曲比史古一個人到17名(含來自全國各地而來的支教老師),教室也從最初的牛棚教學到2021年的9間教室。孩子們從這里出發,考上了自己心儀的學校。自2019年走出了第一名大學生以來,截至2021年,已累計有5名學生考上了大學,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生畢業后還返回學校任教。
“讓孩子們幸??鞓烦砷L”
曲比史古認為:“如果文化知識是大山孩子走出大山最主要的路子的話,那么藝體的發展也是大山孩子走出大山的另一個路子?!睘榇怂鶕W生的興趣愛好,建立了民族舞蹈隊,民族合唱團,讓孩子們快樂成長,并根據山里孩子身體素質強,意志力強的特點,推廣足球運動,并召開家長會保證在不影響正常教學時間情況下,組織學生進行訓練,打消家長的顧慮。學校缺少足球場,他就帶著老師、家長、學生一鋤頭一鋤頭的修建出2個泥土足球場,隨著足球訓練的開展,全校一半以上的學生喜歡上了這項運動,足球已成為了孩子們通向山外的橋梁。瓦吾小學足球隊曾獲得縣級聯賽第二名,還站上中超賽場踢了友誼賽。踢球踢得好的孩子,都進了縣城最好的中學,成了校隊主力。
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勞動習慣,曲比史古在學校中建立了校園農村,組織老師和學生開展農業生產,除了用于學校的伙食支出,多余的農產品進行義賣,用義賣的錢購置了校車,方便學校生活物資運輸和師生上下山的交通。
曲比史古19年堅守基層教育一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使“不讀書不行,不讀書什么事也干不成”成了當地群眾的共識,尊師重教風氣更加濃厚。每年彝族年,家家戶戶都會從宰殺的年豬中,按照送給長輩、尊貴客人的風俗,拿一條臘肉讓學生送給曲比史古和學校的支教老師。面對飽含深情的臘肉,老師們無法拒絕,只好收下,又全部作為學校師生的伙食,讓大家共享。
來自家長、學生的信任讓曲比史古深感雙肩的責任更大了:“在這里19年了,還會繼續下去……一輩子在瓦吾小學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我堅信讀書能夠改變山里孩子的生活的?!保ㄘ熑尉庉嫞焊哧珊?朱鴻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