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生紅,男,1968年5月生,中共黨員,青海省西寧市湟中區田家寨鎮毛二村村民。黃生紅26年傾盡心力綠化荒山,承包外村的荒山治理,培育發展綠色產業,成為遠近聞名的綠化帶頭人,為家鄉的大山溝壑披上綠裝。
矢志植樹破解困境
黃生紅的家鄉,地處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界地帶的半淺山地區,生態環境脆弱,水土流失嚴重。以前的山上光禿禿一片,每逢大雨,山洪夾著碎石就從山上往下淌,淹了莊稼,堵了大門,到處都是淤泥和石塊。1990年夏天,由于突降大雨,鄰居家僅有的兩畝莊稼被山洪沖毀,斷了一家人的生計。看到鄰居的悲慘遭遇,22歲的黃生紅心里萌生了植樹造林、改變環境的想法。說干就干,1996年,黃生紅自掏腰包把滿載希望的270多棵楊樹苗栽在了水土流失嚴重的陡坡上,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植樹生涯”。萬事開頭難,為了省錢,他自己動手拉樹栽苗,樹苗澆不上水,就用三輪車一趟趟往山上運水。半淺山地區土壤蓄水能力差,春旱嚴重,植樹成活率很低,有時20棵樹只有一兩棵能成活,但他沒有氣餒,積極學習種植知識,不斷改進植樹方法。從此,黃生紅將自己的生命與家鄉的大山連在一起。未曾想,他在“染綠”家鄉的路上一干就是26年。
科學種植持續造綠
植樹的季節是黃生紅最繁忙也是最開心的時候。他一邊雇車從周邊林場拉運樹苗,一邊帶領雇來的七八十個鄉親在山上忙活,餓了就啃幾口干饃,渴了就喝幾口涼水,從早忙到晚,直到把樹種完。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經過20多年的摸爬滾打,黃生紅結合本地自然條件、氣候因素等,不斷研究嘗試,逐步摸索出了適地適樹與打壩淤地喬灌草相結合、人工造林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等多種自然造林方法,林木成活率由最初的10%上升到如今的80%。原本溝壑縱橫、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嚴重的荒山土溝,在黃生紅的精心培育下披上了“綠裝”。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修建攔洪壩一座、成林十多片,有效治理水土流失區域一千五百多畝。為持續實踐自己的“綠色夢想”,2018年黃生紅和家人自籌資金20萬元,在海南州貴南縣黃沙頭沙漠補植補栽楊樹插桿20000余株。
成立公司宣講生態
為了實現生態效益良性循環,2014年黃生紅注冊成立了生態發展公司,投入資金60萬元,籌建了化驗室、研究室等,此外,他還特意建設了兩間教室。當問到教室的用途,他笑著說要給村民“洗腦”,其實就是要給大家補上生態保護這一課,引導更多的人參與到生態環境中來,把植綠護綠的夢想傳承下去。
黃生紅植樹造綠20多年,不僅種下了一株株綠色希望,更是把一顆顆“綠色種子”種進了村民的心田。他以實際行動踐行生態保護理念,將千畝荒山變為蒼翠青山。(責任編輯:黃舒雅 管齊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