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守菊,女,1978年10月生,侗族,中共黨員,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烏石鎮烏石村黨總支委員、村委委員。黨的十八大以來,龍守菊從貧困戶變成致富帶頭人,從一名普通黨員成長為一名村干部,她帶領當地少數民族家庭和生活困難的村民們蹚出了一條抱團發展、共富共贏的有效路徑,成為當地鄉村振興領路人。龍守菊曾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安徽省優秀共產黨員、安徽省三八紅旗手、安徽省最美巾幗脫貧攻堅人等榮譽。
抱團發展 攜手振興
2001年,龍守菊從貴州省錦屏縣遠嫁到黃山市黃山區烏石鎮烏石村。公公患病、婆婆體弱,全家人只能靠3畝山田、1畝茶山勉強糊口,家庭的困境激發了她奮斗的動力。2017年,通過經營冷凍食品和茶葉種植加工等,龍守菊成了全鎮少數民族家庭創業成功的佼佼者。
龍守菊所在的烏石鎮有侗、回、苗、彝、布依等10多個少數民族群眾近百人,大多為遠嫁過來的媳婦。她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少一技之長,有的還存在語言不通的問題。龍守菊經歷過同樣的煎熬,對其他少數民族姐妹的困難感同身受。于是她主動響應政府號召,積極幫助鎮上的少數民族姐妹擺脫困境、共同致富。2018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龍守菊帶領少數民族姐妹成立了黃山區第一家少數民族種養專業合作社——黃山徽黔種養專業合作社。龍守菊說:“我想通過政府的引導、合作社的運作幫助生活困難的姐妹和鄉親銷售農產品增收致富,帶動更多自強不息的農村婦女,一起過上幸福的生活!”
盡職盡責 使命擔當
龍守菊的努力得到當地群眾的認可。2018年烏石村兩委換屆,龍守菊高票當選黃山區烏石鎮烏石村黨總支委員。從此,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鄉村振興事業。龍守菊了解到當地的農副土特產十分豐富,卻苦于沒有通暢的銷售渠道,她想到完全可以依托村里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特產豐富的優越條件,帶領鄉親們加大規模發展種養殖業,幫助鄉親們增收。于是龍守菊將黃山徽黔種養專業合作社作為平臺,摸索著學起了拍視頻、上直播,通過她的努力,村子里的農副產品銷路逐漸打開,鄉親們都放心地跟著她,一起抱團發展,走上了致富路。
如今的黃山徽黔種養專業合作社,已有25戶村民加入,其中少數民族家庭占70%以上。合作社常年面向當地所有村民免費開展技術培訓,其中20多戶村民在龍守菊的幫助指導下,通過發展種養殖業,年人均增收超過6000元。龍守菊還帶著村民們開設以銷售當地農產品為主的實體店和電商平臺,目前經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的茶葉、香菇等農副產品350多噸。合作社與當地32戶困難家庭簽訂購銷協議,幫助他們銷售農產品,同時帶動了周邊的婦女就業。
2022年,龍守菊還結合安徽省“十大暖民心工程”, 經常深入農戶家中、田間地頭“一對一”宣傳民生工程、“面對面”解答民生政策,“心貼心”聽取群眾呼聲,把村民的事當作自己的事,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2019年10月1日,龍守菊作為全國少數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受邀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會觀禮。這讓她感到非常榮幸和自豪,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強烈。從北京返回后,龍守菊立刻投入村黨總支的工作中。作為村里負責婦女和民族團結工作的委員,不管有多忙,她都會擠出時間走訪聯系少數民族姐妹,力所能及地幫助姐妹們解決身邊的難題難事。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徽黔姐妹,牽手微家”于2019年10月掛牌成立,借助這一促進少數民族工作的重要陣地,龍守菊幫助當地村民及少數民族家庭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宣傳民族政策,筑牢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思想意識,促進了當地各民族之間的交往、交流、交融。
多年來,龍守菊還致力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宣傳。為了讓當地人也了解少數民族文化,她經常組織民族文化交流活動,帶著少數民族姐妹與當地婦女一起表演少數民族歌舞,一起融入當地廣場舞隊伍,并邀請漢族同胞一起跳“竹竿舞”, 把少數民族同胞與漢族兄弟姐妹緊密團結起來。“習近平總書記說,要‘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愿意為民族團結奉獻自己的光和熱。”龍守菊說。
從“一枝獨秀”勤勞致富到攜手鄉村振興“美美與共”, 在龍守菊的帶領下,烏石村迎來了新面貌,鄉村朝氣融合于山野之間,展現出一幅幅美麗的山村圖景。村民們甩開膀子加油干,向著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闊步前行。(責任編輯:郭雯 張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