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偉,男,1960年10月生,中共黨員,云南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機械維修工,高級技師。1979年,范志偉進入云南白藥廠,由此開啟40多年對生產設備“望聞問切”的診斷和治療。在制藥設備技改創新、進口高端關鍵配件國產化,帶徒育人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近年發表論文3篇,取得發明專利4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范志偉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云南省五一勞動獎章、云南省勞動模范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勇于突破 設備技改創新 提升生產效率
范志偉工作40多年來,對提高和改善設備性能始終葆有積極的熱情,帶頭并參與完成公司上百項設備技改,經他技改創新的設備,故障少了,效率高了。他常說:“我們把設備優化好一點,工人就可以輕松一點。”當他看到云南白藥散劑因為使用20世紀80年代的設備生產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時,大膽提出改善設備性能來提高生產效率。親自在設備現場蹲守多日尋找問題,提出采用偏心振蕩橋提高粉柱下落均勻性的辦法,臺班產量提高20%,年產值提高6000萬元。這樣的技改還有很多,范志偉帶領團隊研制的雙側貼簽機,氣霧劑產品貼簽效率直接提高一倍。還有自動剝粒機、自動破囊機等制藥生產的輔助性設備,這些設備由于使用的局限性沒有公司愿意開發,只有他多年如一日始終堅持開發,以創新的方式和工藝,彰顯了中國中醫藥制藥裝備維護工匠的風采。最終成果不僅在白藥生產線應用,還在行業內部分公司得到推廣使用,效果顯著。
潛心鉆研 突破國外技術 提高配件模具國產化率
長期以來,范志偉在進口高端設備維護搶修中勇于擔當和突破,敢于挑戰向國外權威說“不”。這種精神讓他在公司進口生產線的關鍵配件、模具國產化推進工作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剛開始接觸進口生產線,看到眼前全英文的界面,范志偉一下子慌了:“看不懂字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不清楚設備原理那還怎么維修。”面對眼前的困難他沒有被嚇倒,下班后立刻跑到新華書店買了一個文曲星,回來就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對照翻譯,日積月累,光筆記就做了10多本,就這樣,堆起來有一人高的英文說明書硬是被他看懂了。他也逐漸成為公司進口生產線的維修專家。經過二十年潛心研究,氣霧劑生產線關鍵組件高效灌封頭的自主開發,6瓣核心封口爪的研發改進,已經超越了原歐美廠家的水平,產品控制精度與配件使用壽命均明顯提高;攻克關鍵模具的自主制作,讓云南白藥48條生產線的關鍵配件模具國產化率達到98%以上,擺脫了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此項累計為企業節約采購成本3000多萬元。
忠誠企業 帶徒育人 擔任院校教師開展技藝傳承
范志偉忠誠企業,他常說國家和企業培養了自己,他有責任薪火相傳為公司培養更多技能人才。工作44年,至今依舊親自帶徒傳藝,把平時工作積累的經驗和技法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徒弟們,并且堅持育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德。在范志偉言傳身教影響下,共帶徒20余人,1人獲“興滇英才首席技師”稱號,2人獲“云嶺技能大師”稱號,2人獲“春城計劃首席技師”稱號,1人獲“云嶺工匠”稱號。此外,在歷次云南省技能大賽鉗工競賽的比拼中,有2人獲第一名,2次獲團體一等獎。同時,他也不忘回饋社會,在忙碌工作之余,還堅持在昆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校等多所學校擔任特聘教師,參與學校機械教學課程設計,為學生講授《鉗工知識》《設備技術》等課程。(責任編輯:高晟寒 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