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維,男,1982年3月生,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數控加工技能工藝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業20年來,孟維帶領團隊先后破解高強鋼加工工藝等技術難題,發明“孟維滑輪操作法”等先進加工方法177項,在中國工程機械核心零部件加工領域形成具有自主產權的核心技術優勢。他被多所院校聘請為實踐導師,將掌握的先進操作方法變成教材30余本,獲評2022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潛心修煉 計算機“小白”成為“智造尖兵”
這樣一位“大國工匠”,曾經卻是個計算機“小白”。2002年,孟維以優異成績從徐工技校畢業,進入徐工重型,成為一名普通車床操作工。第二年,企業首次引進數控設備,作為車工尖子的他被調到數控崗位,成為廠里首批數控車工。
面對陌生的數控機床操作界面,孟維感到無從下手。“我在心里暗下決心,一定要把數控加工技術學會、學深、學透、學精。”憑著一股韌勁,他從最基礎的內容學起,一有空就站在機床前反復看,反復琢磨,硬是啃下了十幾本厚厚的專業書籍。從初具復雜零部件數控加工能力,到精通多種主流數控系統的程序編制,再到能獨立調試、改進部分技術,一路走來,孟維成了數控機床加工和維修的“土專家”。
臨危受命 帶領團隊啃下“硬骨頭”
2022年9月2日,徐工2600噸級起重機問世,中國制造再次驚艷世界。而構成2600噸級起重機的核心零部件,均出自孟維及其團隊之手。當吊起2600噸級的物體時,產生的巨大拉力,實際維系在起重機重載轉接結構上。然而,根據設計圖紙生產出的第一批產品,在極限試驗中卻屢次發生斷裂。
孟維臨危受命,擔負起重載轉接結構攻關難題。在經過數十次的失敗后,孟維發現關鍵問題出在了承重部件的一個異形螺紋上。“精度沒有達到要求,螺紋就發生斷裂了。”對此,孟維沉下心來,為異形螺紋專門研制了一套專用刀具,打造出的精度絲毫不差,成功通過極限測試。
縱觀孟維20多年的從業生涯,他帶領團隊數次啃下了“硬骨頭”。細琢“重器精度”,通過雙槽刀分區控制技術、徑向一體化自動裝夾技術,攻克了單缸插銷缸頭、中心回轉體、測長電纜卷筒等6種起重機核心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難題;主導行業內首條零部件智能產線的設計和制造……如今,零部件智能制造生產線已成功在8-2600噸系列輪式起重機固定體自動化加工過程中運用,形成行業內首條多產品多機型混產、智能無縫排產、工步過百的深孔零部件離散型智能加工線,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智能產線運用后,孟維進一步將7道工序縮短為3道,加工周期縮短2天,效率提升300%。
精雕細琢 “全球第一吊”驚艷世界
2022年9月2日,新晉“全球第一吊”——XCA2600和XCC2600問世,中國制造再次驚艷世界。構成2600噸級起重機的關鍵零部件,均出自孟維及其團隊之手,為此他前后做了左、右單向成型刀等18種非標刀具,一點一點拼出新的轉接結構,終于成就了徐工出品的“全球第一吊”。
“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施以來,我們一線工人的職業發展通道進一步打通了,干勁更足了。”孟維說。2021年,孟維被評為江蘇省首批特級技師,他持有的數控車工特級技師證書編號為“000001”,標志技能等級進入了“新八級工”時代。“我們技能工人有了更多的成長空間。可以看到,國家對于技能工人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了!”孟維說。
“練好技術,為中國制造發光發熱,是我的初心使命;做好傳承,帶動更多產業工人由‘工’變‘匠’,是我的責任擔當。”孟維將自己鉆研多年的技術精髓無私奉獻出來,并培養了一支創新型工匠隊伍。孟維還參與編寫《磨工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撰《車工省級題庫建設》,促進全行業的標準化良性發展;編成教材30余本,其中5本成為企業多能工培養指定教材。2017年,孟維技能大師工作室被評為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我的證書編號是1,希望不久,能夠看到100、1000、10000……”孟維希望“產改”能夠繼續深入推進,讓更多年輕人成長起來,傳承工匠精神,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力量。(責任編輯:王楠 楊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