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憲潔,女,1974年6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昌平區馬池口鎮北小營村委會物業工作人員。自2003年母親去世后,吳憲潔開始照顧癱瘓的哥哥。19年來,吳憲潔不離不棄,盡己所能讓哥哥吃飽穿暖。
不離不棄照顧癱瘓哥哥
吳憲潔今年48歲,烏黑的頭發、整潔的棉服,看上去健康陽光。哥哥吳振里今年53歲,從小四肢癱瘓生活不能自理。自從母親去世后,照顧哥哥的重任就落在了吳憲潔身上。吳憲潔說,原先哥哥一直是母親照顧,后來母親走了,就在自家的院子里專門收拾了一間房,把哥哥接到自己身邊,方便照顧。
吳憲潔每天5點半準時起床,準備早飯、照顧哥哥起床,整理完后匆匆上班,中午和晚上再趕回來給哥哥洗臉、喂飯、換洗、翻身……“這些都是每天必須做的,如果長時間不給他按摩活動,四肢就容易變形。”照顧哥哥占用了吳憲潔絕大部分的時間,“剛開始的時候還發過牢騷,同事邀約的聚餐、旅游我是沒有辦法參加的,但他是我親哥哥,這是一份血濃于水的親情,我會一直照顧下去。”
即使自己物質條件不富裕,吳憲潔也從不在哥哥身上省過錢。為了蒸煮軟食方便,她特地買了一個燜鍋,每天換著花樣地做可口食物。因為哥哥不能出門理發,吳憲潔特地買了一套理發用品,在家自學著給哥哥剪頭發。
親情是力量的源泉
對吳憲潔來說,19年不離不棄的守護,6000多個日日夜夜的照料,就是親情的意義。雖然生活負擔沉重,但吳憲潔依然心懷希望和光明。
吳憲潔說,現在單位同事也都知道吳憲潔家里有個癱瘓在床的哥哥,大家都很佩服她10多年來的無私付出。“我有個同事也是一直照顧著她的老母親,還常常和我探討買什么用品比較好,探討照顧癱瘓病人的經驗。”已年近50的吳憲潔,一直認為自己還很“年輕”,也必須“年輕”著,因為她還擔負著照顧哥哥的責任。血濃于水的親情是支撐著她走下去的力量,在她身上,我們看到了親人間最真摯的守候。
讓吳憲潔感到欣慰的是,愛人特別體諒她,吳憲潔身體不舒服的時候,愛人也會幫忙照顧哥哥。吳憲潔的愛人說:“我們都是一家人,她該做的就是我該做的。”吳憲潔夫婦沒有把癱瘓的哥哥當成生活的累贅,不離不棄地照顧著,這份愛別無他求,只為讓身邊的人過得更好。(責任編輯:黃舒雅 陶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