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逢欣,女,1965年5月生,中共黨員,天津市北辰區青光鎮鐵鍋店村村民。自1997年起,為照料車禍癱瘓的二嫂程少華,林逢欣攜全家從城市回到農村,做早餐、擦洗、按摩、喂飯,夜以繼日精心照料病嫂,一堅持就是26年。在林逢欣的悉心照顧下,程少華基本恢復了吞咽、語言、行走功能,創造了生命的奇跡。林逢欣曾榮獲“第八屆天津市道德模范”等榮譽。
突遇意外 顯現親情牽絆
在北辰區青光鎮鐵鍋店村的一個院落里,有一個特殊家庭。1997年,時年46歲的程少華乘車去鄉下看望家人,不幸遭遇了車禍,術后程少華雖保住了性命,卻成了“植物人”。此后,為了更好地照顧二嫂子,小姑林逢欣帶著丈夫和孩子從市里搬到了農村,和哥嫂同住。
照顧“植物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每兩個小時要按時給她翻身、按摩外,夏天還要經常用溫水擦身。下胃管喂食物更加細心,每天家人用專用注射器按時打5次流食、3次治療藥,還需多次補水。給病人喂流食需科學調配,有魚湯、蔬菜湯、奶粉等。喂飯時,飯稀了不解飽,飯稠了又會堵塞胃管,無法打到胃里。林逢欣為了多給二嫂喂一些病前喜歡吃的魚,她把煮熟的鯽魚摘除每根小刺,再搗爛魚肉攪成糊糊,通過胃管打進胃里,兩年間打壞了4個推流食專用注射器,換了20多根胃管。
精心照料 喚醒“生命奇跡”
在林逢欣的精心護理下,歷經1年零287天,程少華看到年邁的婆婆,脫口喊出了“媽媽!”讓老人家驚喜不已,老淚縱橫。全家人激動之情溢于言表,“植物人”程少華居然神奇地恢復了語言和吞咽功能,連醫生都說這是一個奇跡。
程少華醒來后,林逢欣更加有干勁了,每天天剛亮就做好了營養早餐,接著上炕抱起二嫂,給她擦洗干凈了,再按摩一番。然后把嫂子的頭頸在臂彎里放妥當了,用小勺往她嘴里送食。“嫂子乖,吃飽了小姑背你遛彎兒去。”連哄帶騙,一頓飯喂了倆小時,直把那小姑子累得大汗淋漓,衣衫都粘身上了。
為了讓嫂子更好地恢復,飯后還要抱她下床,拿自己身子做拐棍,支撐著嫂子散步消食。為了補貼家用,林逢欣一有空就抱出來一大包絲線,做起了“裁線頭”的營生。“這是打蚊帳廠領來的活兒。裁一斤掙7毛錢呢。”
四鄉美譽 贊揚姑嫂親情
在醫院時,醫生說二嫂活不過兩個月,活了也是植物人,可二嫂硬是在小姑子的懷里背上,有了知覺、有了記憶、有了情感。
姑嫂美名播四鄉,于是就有附近民營醫院上門求賢,許給她4000元月薪,還有休假。當時,林逢欣丈夫病退,孩子中專剛剛畢業,家里窮得連葷腥都不舍得沾,何嘗不想出去掙錢?可嫂子躺在那兒,她舍不下這個家。于是她婉拒了醫院的好意,“她是我嫂子,我伺候她應當應分。”
家門前的子牙河水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奔流不息,林逢欣圍著二嫂子日夜勞碌不息,一晃就是26年。在林逢欣的精心照料下,程少華恢復得越來越好,還在屋里培育了多種花草,使室內空氣格外新鮮,給這個“特殊家庭”增添了生活氣息。林逢欣總說:“我們會和嫂子一家一起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責任編輯:周勝武 沈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