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海
10余載堅守 誓將沙漠變綠洲
助人為樂
北京
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好人榜”
[object Object]
人物故事:

  李德海,男,1960年9月生,中共黨員,北京市石景山區軍休八所退伍軍人。李德海所在部隊駐地阿拉善盟地處祖國西北邊陲,生態極其脆弱、人居環境惡劣,但他堅持立足于人民向往美好生活、渴望添綠增色的實際當中,組建“治沙組合”參與到阿拉善生態基金會的植樹治沙公益事業當中。李德海于2016年被國家教育部人文基金會評為“感動邊疆年度人物”,2019年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感動內蒙古新聞人物”,2020年榮登北京榜樣8月月榜,獲得2019-2020首都精神文明建設獎等榮譽。

  領導者變為志愿者 不變的他是對治沙植綠的堅守

  阿拉善盟地處祖國西北邊陲,騰格里、巴丹吉林、烏蘭布和三大沙漠在此交匯,是我國沙塵暴主要發源地之一。“天上不過鳥,沙石隨風跑,四季一個色,人煙無處找”,是對這里自然地理環境的真實寫照。27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三分之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生命禁區。李德海同志在任阿拉善軍分區司令員期間就十分重視生態建設。他主導制定了《阿拉善軍分區生態建設五年規劃》,建立了黨委定期聽取匯報、績效評估和檢查評比等制度。每年對所屬各單位的生態建設任務進行一次全面檢查驗收,既查種植畝數,又查種植棵數,更查成活數,獎優批劣,保證了生態建設的健康發展。他還堅持每半年專題分析一次生態建設形勢、研究建設措施、明確責任目標、督促貫徹落實,探索出了一條“軍民融合、軍企聯合、資源整合、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李德海知道防沙治沙絕不是三年五年的事。退休后,他歸田不卸甲,跨馬又出征,作為阿拉善生態基金會一名普通志愿者,積極協調與駐地黨委政府每年組織召開生態對話會,走訪調動發改、林業、水務、氣象等部門,為阿拉善生態建設出謀劃策、解決難題。資金不足,他就與深交所發起倡議,敦促32家上市公司成立了阿拉善生態基金會,將募集的公益資金服務于生態建設。新苗難活,他就進駐沙漠、反復試驗,總結出了“容器植樹法”“滴灌催生法”“方格固沙法”“前擋后拉法”等12種沙漠植樹絕招,大大提高了成活率。沙漠缺水,他就帶領志愿者掘沙鉆井,功夫不負有心人,當涓涓清泉流向樹苗,每個在場的治沙人都難掩激動的淚水……今天,寸草不生的沙漠腹地已然披上綠裝,十幾年前那一抹抹嬌小嫩苗現已長成了數米高的層層綠蔭。

  組織者變為參與者 不變的是他對綠色發展的信念

  在李德海同志看來,我國的沙漠戈壁地區很多,治沙播綠必須要萬眾一心。他要用自己的治沙行為,喚來更多的治沙行動,期盼祖國天更藍,江河水更清。他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計報酬、無私奉獻,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入黨誓言。他常說:“只要自己還能走得動,就要多栽一棵樹,多植一片綠”。在他的家中有一張沙漠地圖,家里老伴和孩子都知道沙漠的地理位置和那一抹抹逐年增長的“老兵綠”。每年他都要和老伴兒在阿拉善住上大半年,守護這片綠色。如有治沙親友團來到大漠,他們就一起與風沙抗爭。

  2016年春夏之交正是治沙植綠最忙的季節,李德海請來10多位生態專家調研治沙方法。討論正酣時,李德海同志卻突然接到母親病危的電報,第三天,還沒等他走出大沙漠,又收到了母親病逝消息。這個硬漢子淚流滿面,向著家鄉的方向深深地鞠了三躬。

  15天的植樹“大會戰”,他一直在生態基地現場指揮,植樹結束后他獨自來到苗圃基地,讓司機用手機放著國歌一個人升了一次國旗,因為這是母親生前最想看卻沒能看到的情景。他的治沙植綠行動影響和帶動了社會各界紛紛參與其中,這些年來,先后有26萬軍民投入到阿拉善植樹會戰中,在騰格里沙漠東緣逐年建成了寬4000米、長30000米的綠色長廊。

  實踐者變為倡導者 不變的是他對美麗中國的期盼

  退休近5年來,李德海幫助阿拉善生態基金會先后建成了“中國上市公司生態林”“‘八一’同學生態林”“深圳通信衛星林”“邊防軍民生態林”等多個共建基地,共完成造林8萬畝,其中6萬畝已通過國家驗收,達到林業部規定的成林標準,種植的梭梭、沙棗、花棒、刺槐、沙柳、楊柴等9種沙生植物已成規模。當地植被覆蓋率由不足1%上升到70%,牢牢鎖住了沙漠東移的腳步,也對遏制土地沙漠化起到了明顯作用。

  有人形象地比喻:在阿拉善種活一棵樹比養活一個孩子都難。李德海同志卻憑著對“生態文明”的執著信念和對“美麗中國”的如火激情,用青春和汗水在這里講述了一串串關于奮斗和奉獻的故事。(責任編輯:賀子桓 陶恒) 

來源:首都文明辦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五月天在线无套AV | 飘花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 亚洲日韩人人爽 | 亚欧国产一级在线免费 | 亚洲Aⅴ欧洲国产AⅤ | 免费国产真实迷jian系列网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