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元,男,1933年2月生,中共黨員,重慶市綦江區古南街道綦齒社區居民。王昌元是抗美援朝老兵,參加過上甘嶺戰役。從部隊轉業后,王昌元退伍不褪色,主動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以親身經歷講述紅色故事,29年如一日義務為社區平安和諧貢獻力量。2018年社區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王昌元志愿服務隊”,現如今志愿者已發展到1800多人。王昌元曾先后榮獲“重慶好人”“重慶市模范退役軍人”“重慶市五星級志愿者”等稱號。
義務宣講 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王昌元18歲入伍,參加過多次戰役,榮立二、三等功3次。退休后他主動進社區、進學校,開啟了長達29年的紅色故事宣講員歷程。
“上甘嶺有一次戰斗,從凌晨開始,一天下來,我們擊退敵人30多次進攻。中午12點,副班長犧牲了,連遺體都找不到。深夜我們連撤下來,原本有130多人,就只剩下50多人。”2022年“八一”建軍節到來之際,綦齒社區邀請王昌元以親身經歷為孩子們講述上甘嶺戰斗的故事。
講自己的經歷、講紅軍的故事、講黨的歷史,在社區會議室、在農村院壩、在革命故居、在紅軍烈士墓,給在職黨員講、給退休同志講、給社區居民講,王昌元叮囑大家,傳承紅色基因,牢記革命精神。有時一天講兩三場,他也全然不覺得累。
身體力行 讓志愿服務溫暖社區
王昌元熱心公益、熱心社區服務,談到志愿服務,社區居民自然就會想到王昌元,他已成為社區志愿者的代名詞。
每天穿行在社區里的王昌元,有時戴著志愿者小紅帽在大街小巷進行文明勸導;有時候拿著倡議書,挨家挨戶上門宣傳講解。每次社區大掃除、清掃樓道、清除“牛皮癬”、綠化環境,他雖然腿腳不便,但還是一次都沒有落下,年輕人們勸他歇一歇,他總是說:“沒事,只要自己還干得動,做點有意義的事,值得!”
2018年3月,綦齒社區專門成立了以王昌元名字命名的“王昌元志愿服務隊”。
在王昌元的帶動下,社區越來越多的居民、家庭都加入了志愿者隊伍。這個志愿隊一成立,他的戰友也自發加入進來,在志愿服務隊中就有160余人是退役軍人。如今,王昌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已從最初的300多人發展到1800多人。
義務調解 讓社區生活更安定
從退休那天開始,王昌元就一心撲在社區工作上,積極參與社區治理。29年來,他義務調解社區各類糾紛3200余件,群眾都親切地稱他為“王老”或“王團長”。
王昌元可以說是公安系統最年長的編外警務人員,積極協助綦江區公安系統開展宣講、教育工作。“社區里有他,我們特別放心。”“他平時特別注重收集信息,但凡社區出現任何異樣情況,總會第一時間反饋給我們。”社區民警對王昌元贊不絕口。
綦齒社區每月召開院壩會,王昌元會提前一天拿著小喇叭沿著居民樓逐家逐戶地通知。雖然右腿患有滑膜炎,但小組37棟樓,他每次都要走個遍,確保通知到每一戶人家。“我是一名共產黨員,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希望自己能保持黨員本色,在有生之年,多給群眾跑跑腿,多辦點實事、好事。”王昌元說。(責任編輯:高晟寒 蔣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