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羽義,男,1948年9月生,中共黨員,貴州鋁廠退休職工。2002年,毛羽義退休后,積極參與社區幫助化解矛盾、調解鄰里糾紛、開展義務巡邏、協助宣傳退役軍人相關政策、收集社情民意等工作,深受群眾歡迎。2013年,他發起成立“毛師傅余暉工作室”,負責社區群眾矛盾調解。10年來,成功調解糾紛160余起。在社區的幫助下,采取“用群眾帶動群眾,以群眾教育群眾”工作模式;積極吸納熱愛志愿服務的大學生,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活動,共同服務好社區群眾。毛羽義曾榮獲貴州省誠信人物等榮譽。
退而不休 熱心解民之憂
作為一名退伍老兵,毛羽義時刻將“為人民服務”牢記于心。2002年,退休后,他總想著要做點事。得知社區經常組織各項活動,他積極主動參與,希望發揮余熱。
2013年,在社區居委會的支持下,他發起成立“毛師傅余暉工作室”,主要負責調解居民糾紛、宣傳退役軍人相關政策,同時協助開展群防群治、收集社情民意、推進平安建設。工作室剛起步時遇沒有經費、缺少人員,時常遭到居民誤解、質疑。
“毛師傅你這樣忙前忙后,肯定得到了不少好處吧?”“我是一名老黨員,為社區做點事,說句公道話是應該的,我有退休工資,我不需要誰給我報酬。”毛羽義坦然面對各種質疑。
在工作室的墻上一面“為民排憂困,不怕苦與累”的錦旗來自一次最難調解的矛盾。
2014年,社區所轄的金東廣場修建好后,居民有了活動的地方,但場地有限,其中有4支業余文藝隊因場地使用經常發生矛盾。為更好解決問題,社區工作人員請毛羽義參與調解。此后的3個月,毛羽義白天找文藝隊隊長做思想工作,晚上蹲點守在廣場。有時候別人嫌他煩,不讓進門,他就在路上裝“偶遇”。“大家都互不相讓,廣場場地容量有限,各家音響開起來,誰都跳不好。要想更好地跳舞,大家就各讓一步,分時段輪流在廣場跳舞。”經過一次又一次地調解,毛羽義提出的調解方案最終得到了4支文藝隊的一致認可,再也沒發生其他矛盾。
自2013年,毛師傅余暉工作室成立以來,按照“瑣事不出居委會,小事不出社區,矛盾不上交,就地能化解”的原則,近10年時間,成功調解社區內的居民糾紛160余起,調解糾紛的工作記錄寫滿了38本。
為民服務 協助構建和諧社區
20多年來,毛羽義不僅幫助居民調解矛盾,還擔任義務監督員、樓棟守護員和義務巡邏員。
每天定時到社區各樓棟巡查,看看每個單元防盜門是否已關好,是否有閑雜可疑人員出現,道路井蓋是否損壞……是毛羽義每天的“必修課”。回到工作室,他都仔細記錄當天發現的問題并匯報給所屬街道,協助解決問題。
2018年,金東社區棚戶區改造工作推進,毛羽義自動增加了每周二、周四定時巡邏任務。在他的帶動下,社區40余名老黨員、老教師主動加入到轄區樓棟義務巡邏隊。
作為曾經的一名工程兵,毛羽義還對社區路面改造、修建改善等工程義務監督。他還經常幫忙協調水電搭建、值守修補路面、協助維修路燈等。
在毛師傅余暉工作室,有一幅溫馨的標語:“有空過來坐一坐,沒事過來聊一聊,有事過來說一說,有煩過來談一談,有難過來講一講。”這是毛羽義結合工作實際總結出來的談心說事“五個一”工作方法。毛羽義為社區建設提供各類信息、建議和意見500多條次,為助力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發揮余熱 蓄力志愿服務發展
從事志愿服務時間越久,毛羽義深深感到志愿隊伍建設的重要。他整合居委會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協調公益性崗位、樓棟守護員等各類社會資源,采取“用群眾帶動群眾,以群眾教育群眾”工作模式,讓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等參與志愿服務,充分發揮“調解員、守護員、促進員、監督員”作用。
他還積極吸納熱愛志愿工作的大學生參與工作室,利用寒暑假開展志愿服務。同時,主動尋找其他專業力量協同參與,使志愿服務更專業化。
如今,在“毛師傅余暉工作室”及退役軍人老黨員示范帶動作用下,社區在冊黨員志愿者人數達2800余人。
“發揮好余熱,多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這樣我心里才踏實。”這是毛羽義堅持做好志愿服務的初衷,更是動力。在他看來“與人為樂,也是與己為樂。”只要身體還算硬朗,自己還能動,就要一直把為民服務的工作做下去。(責任編輯:高晟寒 趙來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