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付志,男,1948年7月生,中共黨員,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新店鎮郭寺村村民。1992年至今,韓付志走遍新店鎮25個行政村51個自然村,為群眾進行義務調解。2002年,韓付志被推選為郾城區政協委員。30余年來,他行程共11萬公里,服務群眾8000余人,為群眾調解并解決實際問題1500多件。韓付志熱心公益,創造性地開展“六個一”活動,救助失學兒童56人。韓付志曾獲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
搭起群眾連心橋
韓付志是個熱心腸,平日就喜歡幫助他人,一次機緣巧合的機會,他被推薦到郾城區新店鎮工商所個體勞動者協會工作。這雖然是一個民間組織,但韓付志很用心,經常為群眾協調解決疑難問題,很受大家的歡迎。2002年,韓付志被推選為郾城區政協委員。“必須做點事才對得起這個名稱。”韓付志說,“我琢磨著怎么給群眾辦點事,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政協委員的稱號。”
2014年4月新店鎮黨委政府看老韓調解沒有辦公場所,就在鎮政府給老韓安排了一間辦公室,配備空調、辦公桌、交通工具(電動三輪)等。2015年在郾城區政協的大力支持下“韓付志委員工作室”掛牌成立。韓付志工作室成立以后,給群眾協調解決問題帶來了更多便利條件。為鄉親們辦事,韓付志堅持“不收一分錢、不吃一頓飯、不抽一根煙、不喝一杯酒”的“四不”原則,做到講有道理、管有方法、嚴有標準、做有規矩,不圖名利,大家對他特別信服。鎮里的村支書、村主任只要有空就會到工作室坐坐,把本村的“難事”同他嘮嘮,就連鎮里的書記、鎮長,也是工作室的常客,時不時過來聊聊,商量鎮里的事情,征求他的意見。工作室成了當地黨組織和群眾溝通的“連心橋”。
群眾的事記心頭
“老韓,我有一個難事兒,你給我出出主意?”2014年秋天,韓付志照例在街上溜達,一位70多歲的老人拉住韓付志訴苦。這年大旱,群眾澆地需要給水泵買汽油,但加油站有政策,散裝油需要有關部門的介紹信,群眾意見很大。“莊稼都快旱死了,還要啥證明?”韓付志連夜寫了個“大旱之年購油難”的社情民意信息送到區政協。信息報送區委、區政府后,區委書記當場作出批示,兩個小時內,郾城區全部取消購油證明。
隔天,韓付志還不放心,悄沒聲拿著油壺去加油站一探究竟。“昨天還需要單位證明、戶口本,今天什么都不要了。”群眾在加油站議論紛紛。“老韓哥,你給老百姓辦了一件大好事,你敢說實話、說真話,我們每人給你一瓶酒喝都不虧。”村民們紛紛向他豎起大拇指。“我不喝酒,叫地里莊稼有水喝就夠了。”韓付志高興地說。
人心都是肉長的
“春節”獻愛心、“五一”看勞模、“六一”幫學生、“七一”慶黨建、“八一”慰軍屬、“九九”敬老院,這都是老韓的系列活動。有人問他為什么這樣做?老韓打起了“小算盤”:“我是一名共產黨員,一名政協委員,得起自己共產黨員和政協委員的稱號。”
“老韓幫學校解決了不少問題,每年六一都組團看望慰問學生,給有需要的學生每人300塊錢補助。”新店鎮中心校主任跟老韓是老朋友,兩個人一塊做了不少活動。
“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社會治理重在基層,而政協在參與基層社會治理方面有獨特優勢,古道熱腸的老韓威信高、懂政策、善溝通,通過政協委員的身份,巧妙化解了不少棘手問題。
為國履職、為民盡責,韓付志用行動書寫著他的最美履職故事。(責任編輯:劉朝靈 趙若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