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區蘇圃路曾被市民稱為“春聯一條街”,沿路街邊分散著十幾家手寫春聯店。近幾年,手寫春聯店逐漸減少,可有一家春聯店,自制“春聯譜”、買紙、裁剪、現寫現賣,堅持了20年。
記者日前來到這家春聯店,店主是位年近六旬的老人,名叫余新國,是位書法愛好者,兒子從小練習書法,在附近小有名氣。平時兒子會上門去寫書法,父親就守在店鋪,偶爾根據顧客要求現場書寫。
上午八九點,顧客不太多,記者環顧四周,發現店面是一間60平方米的兩居室。“客廳和一房間是‘春聯展銷廳’,另一間則是‘成品倉庫’。” 老余說,“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可現在熱鬧光景不再,就連手寫春聯店也因為種種原因關閉了。只是春節期間有人會趁人多生意好“打游擊”,在街上擺上流動寫字攤。
“兔歲事事合好意,龍年處處添吉祥;全家平安千年旺,滿門祥和萬事興……”老余指著一張“春聯譜”,露出得意神情,“都是我自己編寫的,七字聯、十字聯、喜聯等近百個。”
不時有老人前來選春聯,打量墻壁上的“樣品”,市民老王就挑選了好幾副。“老余的字我很喜歡,一到過年前,就挑幾副送給親友。”老余細心地給墻壁上的春聯編上號碼,和“春聯譜”上的一一對應。“臘月二十七前后是顧客高峰,一間房擠不下,報上編號和數量,有存貨就可立馬取,沒有的話當場寫。”
在淡季,老余寫招聘啟事、寫商業對聯,開辦寫字培訓班。“傳統手寫春聯店也要創新,才能適應市場需求。譬如給生意人寫,就會以金色涂料代替黑色墨水等。”
老余說:“每副春聯只賣到6元到二十幾元不等。平時入不敷出,只有春節才小賺一筆。為了節省成本,紙墨筆硯從文港市場批發而來,寫完后用吹風機吹一會兒,再在涼臺上晾干。”
一上午,老余一直站著,沒落腳。呼呼的冷風不時從敞開的門外吹來,可他不愿歇著,寫字時也站著。老余說,自己作為傳統工藝者,不指望賺大錢,只希望把這個店一天天盤下去,不讓老祖宗的傳統弄丟了。(記者羅鑫)
- 上一篇:
-
新春走基層:今年春節不回家 留守過節也不錯
已是第一篇
-
新春走基層:今年春節不回家 留守過節也不錯
- 下一篇:
-
海口文化:舞動春的期盼
已是最后一篇
-
海口文化:舞動春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