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層·一線見聞)貴州茶香村 年味彌漫山坡上
傳統小年時節,記者來到貴州龍里縣谷腳鎮茶香村,這里的年味卻是鋪展在山坡上:挖土機隆隆作響,新翻出一層層地塊,村民們忙著清理雜草,種下刺梨果苗。
“春節前后是最忙的,育苗、整地,閑不得哦。”村民顧尚俊種了100多畝刺梨,今年還準備再種50畝。
茶香村原本是省二級貧困村,沒有水田,村民們以種苞谷、砍樹為生。2000年退耕還林后,在省林業局和縣政府的指導下,村民們開始種刺梨。2011年,全村刺梨產量200多萬斤,市面上均價3塊多一斤,全村157戶,平均每戶收入3萬多元。2009年起,每年還舉辦刺梨花節。
靠著一片松樹林,起了三間新房,白粉墻,紅瓷磚,這是爛塘組組長李明泉的家。李明泉去年被評為“刺梨管理能手”,還奪得刺梨花節的“花魁”,年收入有10萬多元。見到記者,李明泉興沖沖地跑到屋里把金光燦燦的獎狀和大紅的獎金牌子翻了出來。“最開始賣刺梨,騎著摩托車跑到貴陽賣,天黑了賣不完還得馱回來。現在都是外面的人進來收購,供不應求!”李明泉做了個揮手的姿勢,露出農家漢子的豪情,主動請記者嘗嘗他家自制的刺梨干。
“剪枝、收獲的時候,幾乎每家都要雇人干活。有的婦女剪枝一天都能掙100多塊呢。”34歲的黃佑發以前還出去打過工,現在外地人要來茶香村打工。他今年準備再種50畝,“每畝政府補貼500元,又不愁銷路,信心滿滿的!”
“以前種苞谷苦哦!”提起以前的生活,村里的婦女陳瑩秀連連叫苦。現在,她帶著兩個娃娃在鎮上讀書,丈夫在家雇了五六個人種刺梨,家里還準備買車。村里這樣的人家不在少數。
記者順著延伸的水泥路離開茶香村時,幾只土雞在路邊悠閑散步,柴堆上隨意曬著衣物,山坡上星星點點是忙碌的人們。山鄉巨變,茶香村的年味,踏實、紅火。(記者 龔金星 黃嫻 智春麗)
- 上一篇:
-
山西晉城槍桿村:“文化低保” 照亮山村
已是第一篇
-
山西晉城槍桿村:“文化低保” 照亮山村
- 下一篇:
-
(新春走基層·歡慶)迎春氣息撲面來
已是最后一篇
-
(新春走基層·歡慶)迎春氣息撲面來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